高考题“诡异的光”引热议 语文阅读该有标准答案吗?

2017-06-14来源 : 互联网

2017高考已经结束,但是对于高考题的讨论依旧热*朝天。接下来小编带你看:高考题“诡异的光”引热议,语文阅读该有标准答案吗?

高考阅读打败原作者?

——语文阅读题争议并非个例

6月7日下午,高考语文考试刚刚结束,浙江卷的一道阅读理解题随即引发网友热议。

据了解,今年浙江高考语文试卷的现代文阅读,选取了作家巩高峰的短篇小说《一种美味》。文章的写作背景置于物质匮乏的年代,描写了主人公6岁时,一家人**次喝鱼汤的记忆。该文*大的关注点在于,作者在文末描述称,从锅里跳出来的鱼“眼里还闪着一丝诡异的光”,而其中一道题目,正是要求考生评析这个结尾。

考试结束后,巩高峰在微博中表示“标准答案没出来,我怎么知道我想表达什么”,并发表一篇题为《转发那么多锦鲤却败给一条草鱼,我把29万浙江高考生逼疯了……》的文章,后被外界理解为“高考阅读打败原作者”。

事实上,从历年高考试题产生的**影响来看,有关语文阅读题目的争议并非个例。

据媒体报道,2011年,福建高考语文阅读题选取了林天宏所写的《朱启钤:“ 被抹掉的奠基人”》,原作者*为纠结的是,题目让考生分析文中两次出现大雨的原因,林天宏对媒体透露,标准答案说了一堆,真正的原因是他写稿时窗外正好在下雨。

对于这些争议,有网友疑惑,高考语文阅读题的命题思路是否应顺从原作者的本意?考生的个体思维能否得到真正的发挥?高考余温未散,关于语文试题的评判问题再次备受关注。

语文阅读题有标准答案吗?

——语文教师:既然是考试选拔,就一定有标准

既然要求“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那么,语文阅读理解题目到底该不该有标准答案呢?

余永刚表示,既然是考试选拔,就一定有标准,但他同时也强调说,“文学作品的多义性、丰富性和模糊性使得设置标准答案往往会有很大的争议,这就要求答案设计既要规范,又要有弹性,不能用出题人的死框框,套考生的不同理解和思维。”

至于出题时是否需要参考原作者意见,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时胜勋认为,对考试命题而言,作者参与命题并无太大必要。

他对记者分析,“因为命题是一个更专业的过程,如果作者参与命题,或许可以**答案的确定性乃至**性,但也有可能忽视了出题人与考生的**性解答。”

“现代文阅读出现出题人和原作者之间的偏差不可避免,出题人对原作的理解,并上升到选拔考试的角度,至少表明该作品有较好的可阐释空间,并非意味着确定答案。”时胜勋表示,从文学理论角度来看,**对原作者的追问,恰恰忽视了文本自身的衍生过程。

“我们所坚持的只是言之成理,并非求得**答案。”他说。

高考题“诡异的光”引热议,语文阅读该有标准答案吗?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