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与自由——《美育书简》读后感

2012-07-26来源 : 互联网

席勒的著作《美育书简》,是一部对美的本质特征作出深入哲学探讨的著作,他**次明确提出了"审美教育"的概念,并对美育的性质、特征和社会作用作了系统阐释。席勒就好像是古典美学发展中的桥梁,有了他的存在,美学的发展才变得那样顺畅,那样有根有据。

席勒在《美育书简》中指出:美是事物由自身的规定,是使我们能见出自由的表现方式。也就是说美是自由的形式,歌德说过:“贯穿席勒全部作品的是自由这个理想”,自由形式的美成为全书的主题。席勒说:“让美走在自由之前,……因为只有通过美,人们才能走到自由。”这样看来,席勒的美和自由是相通的,相互关联的,没有自由无法表达美的形式,没有美无法通向自由。

席勒崇尚美和艺术,但有个前提——自由。没有自由也就没有艺术,就没有美的存在。人生活在社会上,自由至关重要,包括言论自由、**自由、出版自由等等。在现代社会,可以说在法律范围内,一个人的所作所为都是在自由的基础上实现的。譬如一个满怀**的作家,头脑里装满了对艺术的见解和美的*特感受,但是由于个人偏见不被社会上某些观念认同而言语受阻,所有的一切无法表达,又有何用呢?没有自由,谈何艺术,谈何美,还不如脑海空空,不知何为艺术何为美。

美又是人们走向自由的必经之路。自由本应该由人来**,与其它抽象观念的事物关系不大。但是,自由在某种程度上也讲究意境,而这种意境就是美。历数历史重大**活动,人们在争取自由使用的途径几乎都是**战争,是一种动态手段。其实,自由的获得还有一种静态的特殊手段,即美的途径。通过美而获得的自由,是一种美育的过程,讲究的是道德和仁慈,更重要的是心态。国家内外诸多毁灭性的纷争使人性的和谐力量发生了**,这种**破坏导致了方方面面的不和谐,不是“美”所要求的寻求自由的途径。各种关系之间没有纷争是不可能的,但如何达到*佳境界,更能接近美,就要求学会用恰当的心态来迎接问题了。在自由之路上,施与美的教育,大概是席勒倡导的一种意境。

那么该如何*愈和弥合人性的**呢?席勒认为只有靠自由的美和艺术才能完成,从而实现人性的完整、自由。现实中,人有感性冲动和形式冲动,前者容易在内心世界里发泄,偏重于性格的变化;后者容易在行为上过度紧张,这样两者造成的不平衡是不可取的。美对于前一种人来说可以起到振奋作用,使其产生向上的力量;对于后一种人则起到熔化作用,使其内心**和谐。这样达到美的平衡。美或艺术,席勒使人性在这一层次上达到了平衡与统一,实现人性的完整和自由。

在理想的国度里,人人都是自由的,享有同等的权利,因此,席勒构想了一个“审美的**”。“在审美的**里,一切事物,甚至使用的工具,都是自由公民,他们同贵族一样享有平等的权利。”美,不是个人*裁的,它像空气一样,弥漫在空中就能散布在每个人的身上,人人都可以享受美带来的功用和乐趣。如果美只是贵族阶层的奢侈品,那么它就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至少达不到它本身豁达和自由的特性。席勒的美不是个人**的,而是它与生俱来、属于大自然的,是一种世界性的共享品。“唯*美能够造福于全世界”,每个人只要全心感受美带来的无限功用,尽情在洒脱中释怀,不断平衡自己的内心与外在表现,完全能够得到人格的升级和想想的解放。

另外,席勒坦言自己研究美学是在一定的自由环境下的工作,并且这一自由是迫切需要、不可或缺的。“我不喜欢按照通常认为的正规形式来进行研究,我担心由于禁锢于正规的形式,将会把我心中的一些良好的兴趣给遮蔽掉。” 他认为自己研究的主要思想部分,应当是发自本人内心的单纯的叩问和追寻,而不是来自于尘世的丰富“经验”或阅读大量书籍后的“感想”。因为如果老是参照别人的想法,吸收别人的经验得出的结论,不属于自己的,也是不自由的,对于研究美学这一高深的学科来说是不可取的。席勒就是完全肯定自由形式的美,宁肯尝试自己的新思想,新研究,哪怕存在很多缺点甚至是错误,也不愿用别人、哪怕是权威观点来“支撑”自己的言论。他不像康德那样,满足于那些毫无现实性的绝对命令和伦理观念,而是要在社会现实中去寻求真、善、美的统一,从真善美的统一中去寻求美的根源。这也是席勒能够做到自由与美的统一和融合。

《审美书简》无疑就是强调在自由下发现美,美的形式是通过自由表达出来的;如能达成自由与美的完整统一,就是达成了人性的完整和自由。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