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席勒的游戏说

2012-09-18来源 : 互联网

18世纪的启蒙运动曾经风靡一时,但却没有给人带来他们渴望与期待的美满和幸福。后来出现的浪漫主义思潮,正是作为理性主义的反叛力量登上历史的舞台。在这样的文化氛围和历史语境中,德国美学家席勒以其艺术家的敏感和哲学家的睿智,积极回应时代的号召,提出了具有强烈现代性精神的美育主张。他于1795年发表的《美育书简》一书,不仅在西方美学史上**次明确提出了“审美教育”的概念,而且对审美教育的性质、特征和作用也作了较系统的论述。美誉作为一门*立学科在人类文化史上的出现,正是以席勒的《美育书简》为标志的。

《美育书简》由27封书信组成。在***封信中,席勒主要阐述**自由与审美活动之间的关系,并明确提出**的变革必须建立在对人性改造的基础上这一鲜明而*特的主张。在其余的书信中,席勒主要论述了美和艺术何以可以把人由于进入感性或理性的片面状态而失去的人性重新**起来。

在**封信中,席勒明确表示“我对您毫不隐讳,下述命题绝大部分是基于康德的各项原则”,从表面上来看,似乎可以认为席勒仅仅是康德的追随者,并没有超出康德或者其他同时代的人。但事情并非如此,席勒没有停留于康德和启蒙理性,而是以其天才的洞察力,透视到时代的视野之外,超越了理性主义,走向了审美主义,超越了主体性,走向主体间性。就如“游戏说”,是对康德有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但席勒在对“游戏说”的“自由”的理解中较之康德增加了新的“过剩”的含义。他认为,精力过剩是“游戏”的动力,甚至连动物也只有在物质过剩,需求得到满足时,才能游戏。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也是如此,人只有满足了*基本的需要——生理的需要才能寻求更高一级的需要。当我们有了剩余的精力之后,我们才可能通过游戏来耗费这些多余的精力。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有越来越多的剩余精力,我们本应该有更多的自由,可以享受更多。但人们的观念似乎还没有转变过来,依旧停留在争名夺利的阶段。广州亚运期间,出现了很多“有趣”的花边。林丹战胜陶菲克后,却羡慕陶菲克能够享受比赛;举重运动员苏达金在失掉**后,扇了自己几记耳光并说对不起国家;第三个则是关于亚运礼仪的,一位礼仪**在颁奖仪式上突然激动流泪,原因只是一位外籍运动员帮她扶了一下奖杯托盘。与这些“趣事”相对应的则是每个国民的心态。我们还始终没有用一种游戏的态度来看待比赛,即使观众们出现“**疲劳”时,运动员和体育官员们却依旧放不下来。于是,林丹只能到快退役时表达没有享受比赛这样的遗憾;将青春全部投入在举重上的苏达金会觉得前功尽弃;如同那位“微笑姐”一样,在全世界面前展示自己***的一面诚然重要,但别人都是来参加一场游戏,我们未免太认真了。我们希望的是,从国家到每一个国民,该认真的时候认真起来,该放松的时候就放松起来。*直接的期待就是下一次**会或亚运会时,运动员们拿不拿**脸上都能有笑脸,礼仪**们的表情能更自然一些。这样我们才可能真正的享受游戏中的快乐。

《美育书简》的历史意义不仅在于席勒提出了美育的问题,而且在于对美的本质的探索。席勒不论在艺术实践上还是在文艺理论上都已经克服了康德纯形式主义的倾向,他只是在强调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内容要通过形式发挥作用。不过,在写作的过程中,席勒的思想也经历着不断的变化,由于思想变化引起观点上的矛盾,有时席勒本人也没有发现,这特别表现在对美育职能的认识上。此外,他在术语的使用上也极不固定,他不加区别地使用神性、绝对、无限、必然等词,对于形式、自然等词也有多种含义,这无疑增加了理解书简的困难,于是出现他向友人抱怨广大读者不理解他论证的目的何在的情况。尽管如此,《美育书简》的地位还是不容忽视的。

席勒的《美育书简》是“审美现代性”创生的划时代文献,它从人本主义立场出来,深刻批判了启蒙理性的弊端,提出**感性的合法性,解除理性对感性的粗暴专制,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具有现代性意义的美和美育范畴,弘扬人的感性本质、揭示和批判现代社会人性的分裂和异化、赋予美和美育鲜明的现世性和此岸性,把美和审美作为人的生存范畴来理解,构成了席勒美育理论现代性的基本特征,它是**部系统的美誉著作。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