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热”的反思(二)

2012-10-25来源 : 互联网

这是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爱、对生活的爱,靠着植根于人民、植根于生活,靠着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理解、无情的解剖及深邃的思考,更靠着一个作家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才会创作出那么多震撼人心的伟大作品。小编认为,莫言获奖引发方方面面的关注,在人们欢呼雀跃之余,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这才发现,原来我们根本就没有看过莫言的书、也没有了解过他,甚至许多人从来都没听说过有这样一个作家,而他居然这样突如其来地把诺贝尔文学奖拿到手了,让人难以置信,随即才想到是要赶紧把他的书买来读一读了,在这样的背景下,这才出现了*购和脱销的局面,让中国*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作品“一书难求”。

而另外值得我们反思的是,国民欢呼雀跃是对莫言的文学作品的认可还是更看重的是中国终于有人获得诺贝尔奖呢?

诺贝尔奖是奖给在各领域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的。这对于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来说,这是心中一个还未祈及的圣殿。为诺奖纠结、耿耿于怀甚至魂牵梦萦,这才是中国人的性格。有多少人是为着真的读书而来的?普通百姓对莫言获奖也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和强烈的期待,但与文人不同的是,他们更关心是不是中国作家获奖,围绕莫言获不获奖,将中国文人的肤浅浮躁和文人相轻的劣根性再一次摊在了阳光下,莫言获奖全社会范围内刮起了这样的一股崇尚文学、崇尚阅读之风,无论此风效果如何、能持续多久,其意义毕竟都是积极的,至少让人们在这个人文学术近乎枯竭的社会环境里,嗅到了一股值得去崇拜和追随的新风气。

中国文学的小众化,长期以来已是不争的事实。如今越来越少的人会不为了考试、升级和取得某种资质而去单纯地为提升自身修养、陶冶情操而读一些有益的书籍,读书的目的性变得越来越直接、求学的功利性变得越来越浓厚。国人的兴奋在于奖,在于爱国之心,并不是真正的热爱和重视中国文学。如果仅仅因为一个奖,才吸引了国人去了解中国的文学,那一瞬间的追捧,只如“镜中花、水中月”,这是多么的可悲。浮华掠尽,我们更应该反思的是,如何才能培养一个民族的文学意识、阅读意识,才能把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继承和发扬下去。

莫言获奖只是一个起点,我们未来的路还很长,任重而道远。莫言获“诺奖”,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和影响乃至在世界文坛的震撼确实不容低估,这是一件对于华文创作的所有人都有利的事情。但是,“莫言热”的背后有更多的值得我们去反思。莫言获“诺奖”本身并不能改变什么,只有我们能摒弃浮躁,淡定一些,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文学事业的发展中,保持一份对文学的敬畏,保有一份对文字的敬仰,这才是比围观“诺奖”更重要的事情。

“莫言热”的反思(一)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