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与青春期的孩子沟通(二)

2012-10-26来源 : 互联网

运用“我”的信息 

在亲子沟通中,强调父母宜多用“我觉得……”、“我感到……”、“我认为……”等语句表达,但许多父母急于运用或用得不当,却往往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因此,以下提出几个运用 

“我”的信息要注意的地方:

1.伪装之“你”的信息:许多父母虽然在和孩子沟通时,也记得使用“我”的信息表达方式,但很多时候其中还是隐含了 

“你”的信息在里面。例如,一位父亲谈到他和孩子的对话中有:“以修剪草坪这件事来说吧,每次你偷懒,我就觉得生气。”当爸爸说“每次你偷懒”,跟直接骂“你是懒鬼”是没有两样的。 

2.别强调消极的感觉:当父母在发出“我”的信息时还常犯个错误,就是忘了“我”的信息是要表达“积极”的感觉,而往往他们所传达的是“消极”的感觉。 

3.反应太过温和:有些父母对于一些自己心中觉得严重且强烈的真正感觉,不放进“我”的信息中,尤其一些真正严重的事是必须要真实传达,孩子才可能感到冲击,才可能改变行为。 

4.反应太过激烈:有些父母在刚学会“我”的信息后,就急着去面对他们的子女,结果是像*山**,一发不可收拾。很多父母误以为“我”的信息是用来发泄他们对子女的不满,结果反而伤害到孩子,让他觉得有罪恶感、父母在责备他。通常“愤怒”的父母会用“愤怒”的表现来教训孩子,所以生气常会变成是 “你”的信息,带有责备和批评。

给予适切鼓励 

青少年的父母总希望能够建立他们子女的“自信”,使其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自信心的建立,来自于自我的成就动机与别人的赞美和鼓励。许多父母吝于或疏于给孩子适切的鼓励,特别是在沟通的过程中,要求多过征求他的同意、苛责多于赞许。其实只要适当地把握“鼓励”的原则,沟通的结果多半是能趋于一个积极、正面的行为导向,使亲子之间的关系更和谐。以下是几个重要原则:

1.对孩子有信心:青少年需要大人的指导是天经地义,但一旦指导原则确定且互相同意后,父母应要求孩子有遵守约定的诚意,而且相信他们会去遵守(信任他们)。也就是对孩子要有正面的期望,不要认为他做不到,也不应要求他做到**。

2.建立孩子的自尊心:不要把他拿来和其他兄弟姐妹或朋友进行比较,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立的个体,给子女选择做自己的权利。经常拿来和别人比,尤其是比他表现好的比较,跟当别人面前打他的耳光没什么两样,不仅有伤孩子的自尊心,而且使他容易放弃努力。 

3.肯定孩子的努力和进步:没有人天生是**的,只要青少年的孩子有一点点进步和努力,父母都应该鼓励他们。鼓励是在强调过程(努力、行动、前进),而不是在结果(成就、得失、荣耀)。找出其*有兴趣的事物,鼓励他发展实际(不是遥不可及) 的目标,不要给他压力,以他能力可及之限为标准,要求过高的结果常会导致孩子反抗或退缩的两极反应。

怎么与青春期的孩子沟通(一)

怎么与青春期的孩子沟通(三)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