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动和贪玩是儿童的天性,小孩子6个月大时一听见声音就要转头去寻,一看见东西就要伸手来拿。再大一点的孩子好奇的动作更多。一直以来,许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孩子“多动、抽动”是一种疾病,而误认为是“淘气”、“不听话”的表现,等长大懂事就好了。其实是错误的想法。可能很多宝妈都会提出这样的疑问:“究竟宝宝多动和好动有什么不同?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多动症呢?”
多动症是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俗称,医学上称作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der,简称ADHD,这些孩子在学习、生活或其他活动中,往往不能注意细节或常常粗心大意而发生差错。**上称之为“注意力缺陷症”,分为:“注意缺陷伴多动”及“注意缺陷不伴多动”两种,因此多动症,有时并不一定多动,多见于女孩。根据**诊断标准,多动症儿童必须有注意涣散、冲动任性和活动过多三个特征。
学习上,患有“多动症”的宝宝难以保持注意力,上课小动作多,爱讲话,平时容易丢失作业本、铅笔等用具,常因为粗心做错题目;不能*立有序地完成作业,做作业时拖拖拉拉。生活上,他们*立自主性差,行为冲动,不能很好地与家长和老师相处。这些症状给多动症孩子带来了苦恼。小儿的多动症对宝宝的成长会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作为家长千万不能忽视,要提早重视宝宝好动这个问题。
有的宝贝天生就更好动一些,宝贝好动其实并非是坏事,这说明她精力充沛,对探索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也没必要刻意的让他变得安静下来。小孩子在6个月开始就会对身边的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因而比较好动是正常的生理现象,父母不用过度操心,如果觉得宝宝很难带,不妨给孩子做一些游戏安排他们的活动时间,适当放一些舒缓的音乐可以帮助宝宝情绪的镇静。
另外,大多父母可能没有那么多耐心和宝宝聊天,其实,两岁前后的婴幼儿虽然还不会说许多话,但心里已经有了自己的许多小主意。但其社会性考虑的思维能力还未形成,所以许多想法都带有自我为中心的色彩。还不会体会或考虑对方的心态及造成的后果,再加上他们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即使和他讲道理,他听不懂也不会听,还十分自信。因此,父母必须详细了解婴幼儿的内在心理。学会观察和等待,采取因势利导的对策。这样既能满足婴幼儿的好奇好玩的心理,又能培养自主自信的好品质,还可以防止宝宝与父母的顶牛和反抗。
如果发现宝宝真的有过度好动的情况,父母不容忽视,要带宝宝去看一些专业的医生,千万不哟啊打骂孩子,要鼓励指导,疏通感情,是通过教育手段,以鼓励为主,管教结合,循序渐进。要正确、科学地对待小儿多动症,采用综合疗法,坚持连续用药,直至康复。一起陪孩子度过难关、早日**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