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文化课 这个可以有

2012-11-12来源 : 互联网

中国的乡土文化源远流长,而广大农村则是滋生培育乡土文化的**和基因。我们对中国乡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还相当有限。当代的年轻人更应当认清自己传统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古典和现在不对立,传统与时尚不对立。近日,南京弘光中学开设乡土文化课,给初一初二新生多发了《石城光影》和《金陵文韵》两本书,鼓励初中生两年玩遍各处名胜,而且不爱玩不会玩的学生,这门课肯定要“挂红灯”。

都说走万里路,读万卷书,而走好身边路、读好家乡书恐怕是*基本的,如果对故乡、祖国都没有眷恋之情的话,更谈不上奋发图强、知耻后勇,报效这个民族和人民。乡土文化课的开设的确让人开了眼界,寓教于玩,劳逸结合,合乎教育规律。现在中国的“填鸭”式教学,给孩子戴上了沉重的枷锁,也扼杀着他们的天性,让其*立性、**力过早地枯萎。

乡土文化课把“玩”设定成了课程内容,无疑是对教学的形式拓展。尽管,引导学生游览本土景点,未必就能承载起“文化寻访”的厚重,可都说“纸上得来终觉浅”,鼓励学生走出书斋,偏重实践,本就颇有趣味性。

开辟乡土文化课是教育的创新体现,也是爱国主义国防教育的组成部分。把两眼一睁忙到熄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专读圣贤书”的孩子,从应试教育的泥沼里***,把课堂开到大千世界、历史长河中,特别是把他们从繁重的学业中解脱出来,让学生行走、摄影、观察、读书、思考、回味和作文等,在运动中学习求知懂理,既调节身心健康,减轻了读书压力和逆向心理,又丰富了知识阅历,增加了吸引力,无疑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地方文化似乎离生活很遥远,这些古老的文化艺术只存在于博物馆、档案馆之内,庙堂之上曲高和寡。但是通过乡土文化课,将孩子的视野从充斥说教的课本,引向“乡土”,也能于潜移默化中,涵养他们的故土认同感。通过亲身游历、悉心感受,他们的脑海中,才能倒影着山河壮美、风景宜人,才能生出亲切感来。让孩子多些实地认知,他们也会燃起对家乡更真切的浓郁眷念,而非脱离情感体验的虚构。尤其是跟家人出游,更是温情充溢。

初一初二年级是开设乡土文化课的“*佳窗口”,他们虽然肩负中考的压力,但是学业上可以玩与学相互平衡,同时,这意味着乡土文化课以及其他的素质教育、趣味教育方式获得了理想的“播种土壤”。把学生从“书山题海”中解放出来,让课程的内容和名字联系的更紧密一些,不能仅仅是强制学生来游玩一些历史文化景点,还可以让学生们多参加一些社会调查采风活动,让他们更多的接触到各个行业的人们的生存百态,更深切的感受地方的风俗人情事务,这样不仅能拓宽学生的视野,而且也能让学生在收获一些课外知识的同时,丰富自己的知识积累和提高认知能力。

 虽然应试教育制度很难在大背景下一时改变,但是南京学校迈出的这一步,始终是具有标志性的一步,至少中国的乡土文化将会受到更多年青一代的重视,从深层思考这决定着一个民族的未来文化的发展方向。南京的乡土文化课,不失为一个不错的尝试。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