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研究生都是称自己的导师为**,师生关系利益化的现象可不少。还有放任学生,不理不睬的导师也有,真正能维持纯粹的*学跟求学的师生关系的很少。近日,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副教授陈儒军的一篇名为《陈儒军研究生学习科研准则》的文章激起千层浪,由此被称为“史上*严导师”。
*严导师缘由何来?看看十五条准则中的其中几条便知。
准则一:每周日晚9点前以电子邮件方式向我邮箱发送一份一周的学习科研总结及下周的学习科研计划。每月*后**、每季度*后**和每半年给我邮箱发送一份每月、每季度和每半年的学习科研总结及相应的下一步学习科研计划。
准则三:上午7点至晚上11点,手机必须处于开机状态,并开通来电短信提醒功能。5小时内必须回复导师的短信或电话。
准则四:离开校园超过20小时须向导师请假。
准则五:研一期间精读导师指定的外文专著2本,对每本专著定期汇报读书心得及总结。每本专著对应的汇报次数不低于10次。汇报方式分为书面汇报和口头汇报相结合。导师通过汇报内容和提问了解研究生学习状态。
有网友评论这份准则严格到令人窒息,甚至有人直呼“变态”, 用陈儒军本人的话说,“强烈反对的人达到60%”。不少研究生说这样管得太死、限制太多,“这跟给小学生布置家庭作业有什么分别?”“这是雇佣关系而不是师生关系!”
但也有支持者称赞陈儒军是负责任的好老师,要求严格是对学生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且他的学生对这位“*严导师”并未表现出争议中那样的“反感”。“早就听说陈老师是这样的风格,老师很不错,本科的时候就跟着老师做过项目。”
对于这份准则,陈教授回应争议*大的几条:不少评论认为3、4点要求太严格了,实际上这种担忧是不必要的。3、4条实际上是*宽松的。95%以上的问题都在工作时间沟通好了,其余时间除非是比较紧急的情况需要联系学生。第4条实际上是导师安全责任的需要。学生出远门,导师一是知晓学生外出情况,二是可以提一些安全建议。并不是要求学生节假日和晚上加班。
像陈教授这么负责的导师已经少有了,没有老师愿意每周看你的汇报并向你提出建议,这么做,不是增加他的负担吗?可是,陈教授就愿意做么做,说明他是真正为学生好的导师。
免责声明:内容来源于网络,本站不保证所有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对情况属实,对该内容进行下架删除。[删除申请]
温馨提醒:创业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为规避加盟投资风险,3158招商加盟网建议您在投资前务必多考察、多了解,降低创业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