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矛盾是大学中*常见到的一类矛盾。通常情况下,大家容易支持相对弱势的群体——学生。现在,学生对导师的期望的确都比较高,老师做得再差,都有一份稳定工作,至少学校的收入是旱涝保收的。但是,如果学生在学习期间没有得到好的训练,将来就业会成为一个重大问题。
然而,反过来,导师也是对学生有期望的。这几天,澳大利亚某大学教授希望我能够帮助他的一个博士生,该生快要毕业了,但是课题还没有完成。澳洲大学和国内大学有一个很大的差别,学校只提供三年到三年半的奖学金,如果在这个期限内没能毕业,导师则需以自己的其他经费提供奖学金。因此,学生不能毕业,导师也着急的。因此,在这里分析一下,导师们*害怕招到什么类型的研究生。
(1)太懒惰的研究生。虽然说现在研究生入学难度不小,又是初试,又是复试。但是,没有一个导师能够通过几份试卷、10分钟左右的面试就**明白一个研究生的全部情况。因此,*终录取的学生里通常混杂着一小部分特别懒惰的成员。做科研,和人的智商并没有太多的直接关系。能否出成果,*主要还是要看研究生本人是否愿意在课题上花时间。如果安排一个学生一份两天能够解决的工作,而该生一个月后都依然没有开始执行,他的导师肯定要被气得半死不活。当然,这样的学生,在国内应该不多。但是,某些中东富裕国家的留学生,或者家庭条件充裕且只想拿学位的学生,真可能做得出来。
(2)学习能力太差的研究生。我一直认为,研究生科研生活,与本科阶段没有太多连贯性。我的一位师兄,本科、硕士学的是材料加工,博士学了管理,现在成了某大学管理学的教授。但是,如果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太差,导师就肯定要发愁了。这可能也是现在很多研究生导师都发愁那些考研基地培养出来的只会应付考研科目的研究生的主要原因。如果只会考研试卷上需要的那一点点知识,而对如何快速学习新知识的窍门一点也不懂,在一个讲究创新的时代,注定是很难在科研道路上走得很长远。
(3)因打工耽误太多时间的研究生。现在很多研究生的生活不容易,特别有些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孩子,还是自费生,如不去打工补贴生活费和学费,是非常困难的。然而,导师不是慈善家,虽然对于这样的学生要给予照顾,但是如果学生因为外出打工挣*而影响了学习科研工作,导师肯定是不乐意,毕竟导师更关心的是研究生的成绩,关心的是自己的科研课题如何结题。我见过一个例子,某研究生在研一期间觉得上课轻松且没有太多意思,就去企业找了一份全职工作。*后到研二进实验室的时候,他还是舍不得辞去那份工作,而坚持全职去那个单位上班。他的导师着急了,不在实验室做实验,怎么可能毕业呢?特别是,他占去了一年仅有的两个招生名额中的一个。
(4)面对困难容易放弃的研究生。这类学生我在大学里面经常见到。做科研过程中,没有谁没有经历过困难?特别是那些已经成为教授的人,我相信没有一个人没有经历过一次实验失败,一次基金申请失败,一次退稿,甚至N次退稿。如果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自己就悄悄地打起了退堂鼓,怀疑这个实验是不可能做出来的,现在的研究方向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导师的能力是不是太差……那么即使所从事的是一项创新的**研究,结局可能也是悲惨的。科研过程,很有可能就是在99次失败以后才获得一次成功。
免责声明:内容来源于网络,本站不保证所有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对情况属实,对该内容进行下架删除。[删除申请]
温馨提醒:创业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为规避加盟投资风险,3158招商加盟网建议您在投资前务必多考察、多了解,降低创业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