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成绩仅是敲门砖 公务员选拨需德才兼备

2014-01-13来源 : 互联网

2014年1月6日,期盼已久的国家公务员考试成绩终于公布了。今年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共有152万考生,然而却只有不到10万人可以拿到国考面试的入场券,而*终将有19538人成为这一年新选拔的国家公务员。

那么,国考成绩是不是一追定音,决定了考生的未来命运呢?

参加公务员试卷命题的**称,国考成绩仅是在众多考生中“淘劣”的手段,拥有较高的成绩是通往复试“选优”的敲门砖。

“国家公务员怎么选拨,对每个人的生活都有影响。公务员笔试是不得已的办法,目前的录用程序是综合考虑到科学性和可行性的一种妥协方案,我认为是基本合理的。”某位行测命题**说。

现在随着招考的岗位越来越多,考生数量日益增加,为了从数以**计的考生中选拔出公务员,考试也一直在改革。

为选出**的人才,国考笔试拥有一套严格的流程。以行测为例,要通过征题、初筛、送审、会审、成卷这几个步骤,才能拼出两套完整的试题。

考试流程严密规范 考试内容不断改革

1988年人事部考试录用司成立后,希望把考试引入公务员的录用。1989年,公务员考试开始在**国家机关的部分单位举行,那时叫做“**国家机关补充工作人员考试”,主要针对个别部、委、办、局,不是全国统一考试。当时的考试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占10%)和公共基础知识(占90%),后者主要含***主义哲学、***思想概论、***理论、**经济学、法律基础、行政管理、文秘知识等,考察内容包含一些死记硬背的东西。

1993年起中国正式开始实施公务员制度,公务员考试也从1994年正式开始。当时的公务员考试行测和公共基础各占50%。通过公务员考试招人的部委也逐渐由30个扩大到100多个,而许多部委在录取公务员时希望招到真正有能力的人,就在录取时去掉了公共基础知识的成绩,仅凭行测和面试成绩决定录用。由于自下而上的不认可,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2000年开始,申论被纳入考试范围。2002年,国考取消了公共基础知识。如今全国的公务员考试中,只有江苏省还保留着公共基础知识这一科目。

但是改革起来并不容易。任何一个改革,都涉及到方方面面,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当初行政能力测试能移到公务员考试上来是非常不容易的,特别是到了2001年,把公共基础知识,比如***主义哲学、**理论、***思想和***理论等都不考了,**标准如何把握?这个在当时来讲是非常艰难的,需要眼光和魄力。”某命题**解释说。

公务员需德才兼备

有参加过公务员考试的考生开玩笑说,“行测之所以考这么多庞杂又专业的知识,是为了把会聊天的人选出来,因为刚工作的公务员没有太多正事要做,只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才能和各种人聊到一起去。”

针对这一说法,命题**称:“作为行测和申论这两个考试来讲,出题思路都是相当稳定的,十几年来也没有什么变化。我们考的是做公务员*基本的能力,包括言语的理解和表达、逻辑思维、推理能力,等等。这一点一直没有变。我们考的是变化之中相对不变的、比较稳定的那部分。我们考的不是智力,是行政职业能力,是能力中影响到你作为政府工作人员的那部分能力,我们的思路就是考能力,对记忆力要求较低。”

但是,用标准化的考试来评价不标准的考生,是考试的根本局限。由于这种局限,考试往往只有“汰劣”功能,并不具备“择优”功能。“每个考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拿申论来说,很多考生的水平比阅卷老师都高,如果他写的东西阅卷老师看不懂,他就被淘汰了,但实际上他可能是很**的人才。这也是当前试卷中增加客观题的原因之一,因为客观题可以杜绝阅卷的主观因素。机器阅卷成本低,但主观题更能判断一个人的素质。有人认为,面试就比笔试的选拔性更好,但可能更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笔试环节基本是公平的,你笔试不上线,谁也帮不了忙,在笔试的评分中,没有什么操作空间。我指的是**这块儿,地方上我不敢说。”某国家公务员选拨机构领导说。

不过,如果没有公务员考试,可能是另一种情况。如果没有“凡进必考”的政策,在2010年录用的新公务员中,干部子弟所占比例可能就不会是7%,而可能是20%、30%,甚至更高。

更加根本的问题是:即便是通过了能力考查,又如何考查一个人的品格适不适合担任国家公务员呢?

当然,怀有修齐*平的抱负去考公务员的人不少,但奔着稳定安逸去的也大有人在。而更多的人则认为,公务员不过是“就业的选项之一”。

标签: 2014国考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