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听写大会”冠军父母开书店 强项是理科(图)

2014-05-05来源 : 互联网

10月19日参加比赛的小伙伴们(从左至右分别是:赵杉佳雯、陆佳蕾、钟天逸、于加敏,被戏称为"**"的刘浥尘同学因故缺席)向记者展示**奖杯。本报记者董旭明摄

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前晚落幕,但神奇的传说还在继续

杭外的“识字王”是怎样一群小伙伴

为了难倒他们,出题老师被难到了

尽管前有酷炫“中国好声音”,后有萌爆“老爸,去哪儿?”,央视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依旧能以“全国第二”的收视,在夹击中成功逆袭。

更振奋的消息是,前晚《听写大会》的“**之夜”,当属“浙江之夜”——挤进总决赛的15名选手中,浙江就占去1/3。代表浙江参赛的杭州外国语学校5位选手一个都不少。*终,杭外姑娘陆佳蕾夺下**,而亚军则是她的同学于加敏。

“简直是‘文曲星’下凡,这么难的词也能写对。”网友们惊呼。“文曲星”怎能那么“神”,昨天记者在杭外见到了**本尊和她的小伙伴们。

父母在杭州开书店

*迷余华和南派三叔

其实前晚总决赛播出时,记者就一直与**陆佳蕾“在线同步”。她一边看节目,一边帮记者还原比赛时的惊心动魄。

“战友”刘浥尘被“式微”一词摞下马。此人也是本次大赛的神级选手,人称“**”(本报8月4日曾有报道)。陆佳蕾发来一个叹气的表情:“**一直很强。这词不难,可他想复杂了,太可惜了。”

决赛当晚,陆爸、陆妈也准时守在电视机前。尤其是陆爸爸,每次都拿出纸笔一起听写。

“她爸书看得多,也能听对80%。”陆妈妈告诉记者,陆爸爸*爱看武侠小说,上一期节目,还为女儿没写对“楞严经”这个常出现在武侠小说里的佛经名称,狠狠鄙视了她。

“孩子像他爸,也爱看书。”陆妈妈说,陆佳蕾读幼儿园时,每天晚上都缠着她讲故事,“她不仅听,还对着图片认字。”上小学前,陆佳蕾就把《格林童话》和《安徒生童话》看得差不离了。

后来一家人从老家东阳搬来杭州,在图书市场开了家实体书店,陆佳蕾更是把书店当家了。“我们周末也得看店,就把她带到店里。她整天泡着,自家店里的书看完了,就去别家看。”

比如决赛中听写“海晏河清”,她一口气写下来,没有任何涂改。这个词,在《红楼梦》第159回中出现过,比喻天下太平。陆佳蕾说,早在小学二、三年级,她就把四大名著都读完了。

小说是陆佳蕾的*爱,其中*迷余华和南派三叔。她开始追《盗墓笔记》的时候,也才念小学四年级。“有一年三叔来市场里签售,她还逼着我去要签名。”陆妈妈说。

*后一个挤进代表队

“识字王”的强项是理科

陆佳蕾其实是*后一个被老师“搂”进浙江代表队的。6月9日节目组在杭州外国语学校进行的首轮选拔赛中,100个词她只写对了58个。

“我以前看书,只重情节曲折,不会留意字词。”陆佳蕾向记者招供了。所以刚进杭外时,她的语文成绩在班上只有中下游。数理化才是陆佳蕾的强项,连带队老师苏云生都说,她完全是理科生的思维。

赛前,陆佳蕾一直管“咋舌”叫“乍舌”,不知道除了“狰狞”这个词以外,还有一个读音一模一样的词叫“鬇鬡”,说的是毛发蓬松散乱的样子。

当然,要成为识字王,还得有死磕的蛮劲。去北京前的集训,苏云生对5位选手的要求是,把《现代汉语辞典(第6版)》全翻一遍。到了北京才发现不够用。

苏云生赶紧修改战术,把词条按热点事件、风土人情等分门别类,这些材料摞在一起,足足有5厘米厚。选手们每天念啊、写啊,*后把带去北京的所有纸笔,全部写完。

小伙伴们只能互相出题“刁难”,还会用各种生僻字、难词互相取绰号。陆佳蕾的绰号是“陆大憝”(du),因为她出题的“憝”字把大家都难倒了——“憝”这个字上面是敦厚的敦,下面是心,表达的却是“坏,恶”的意思。

苏云生昨天还在感概,自己作为语文老师,现在识字量还不如这些孩子,所以唤他们为“现代汉语辞典小6版”。

汉字也是有表情的

有的很美,有的很恶毒

魔鬼式训练把参赛的孩子们修炼成精,节目组只能从古籍里翻出更难的词来对付他们。

“很多词,连我都闻所未闻,《辞典》里根本找不到。”苏云生说。

怎么办?靠猜!

比如让陆佳蕾折冠的“婉娈(luán)”,就是她猜的。她的推理逻辑够缜密:词义“美好的样子”,多是形容女子,这两个字应该都是女字旁,所以第一个字她首先想到“婉约”的“婉”,而峰峦、鸾凤和鸣的声旁都是“亦”,“娈”字也随即出炉了。

陆佳蕾说,这正是她这次参加比赛的*大收获:“以前总觉得认字很枯燥,当你掌握汉字构造中形声和会意的规律,就无需死记硬背了。”

长着一张萝莉脸的亚军于加敏,有了更诗情画意的解读:“每个汉字都是有表情的,有的字一看就很美,有的字一看就很恶毒。”

但凡“王”字旁、“艹”字头的字,在她眼里都是美的。“今天中午我刚吃了芫荽(yánsuī),其实就是香菜啦,但这两个字看上去是不是更有美感?”而“骨”字旁的字,在她眼里就是恶毒的,比如“骨骼”、“髋关节”,总让她觉得毛骨悚然。

“当我们读懂汉字的表情,你会发现,它们不仅仅是工具,而是艺术。”于加敏说,就在认字、猜字的过程中,认识到汉字原来那么有趣。

如果孩子没兴趣,不必多认生僻字

斗箕(dǒuji指印的意思)、骅骝(huáli赤色的骏马)、溪刻(刻薄苛刻)……前晚的决赛中,这些词接连把小选手挑落下马。

电视机前的观众替他们叫屈:“这不是故意刁难人嘛。”有网友不禁问:“这些生僻字,或许一辈子都用不到,认识有用吗?”

浙大中文系研究汉语言文字的教授池昌海告诉记者,普通人掌握4000个左右常用字,足以应付日常的阅读与写作。至于多识难字、生僻字,在他看来,就和学奥数一样,有天赋和兴趣固然是好,但对大多数人而言,是无效的。“所以你不认识,也不必自责。尤其是一些家长,如果孩子没有兴趣,就别让他们效仿,去背那些很难用上的词。”

《听写大会》题越出越难,导演关文正也很无奈,“不是节目主观上要用难词,而是这些孩子太厉害。”建立题库的是节目组3位同事和两名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生外援,为了不让比赛无止境地进行下去,他们只能从古诗词、文言文或近现代文学经典中请出生僻词汇。

“有些词写起来很生僻,但这些词在听写过程中,在央视的播出时,旁边有文化专家在进行解读,这时就有了一种文化的传承,这是书写背后的价值。”池昌海教授说,这才是节目*重要的出发点和归宿所在。

亚军于加敏的话或许更值得大家回味:“一个字不用,才会变成生僻字,慢慢淡出我们的视线。鲁迅说,路是人走出来的,那么,字也是用出来的。”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