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校长"独自支撑办学 苦尽甘来同时收获爱情

2014-05-06来源 : 互联网

插图冯晨清H126

马建军魁梧的身材、褐红的脸膛儿、洪亮的嗓音透露着张北高原人的豪迈与热情。

在刚刚竣工的北京市昌平区北小营中心幼儿园里,马建军说,他1971年8月生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察北管理区宇宙营村。由于家庭贫困,1986年,品学兼优的他决定辍学进入村小当民办教师。他不但专心教学,自学完师范课程,还函授了大专。1995年,被学校清退后又被选为村主任。可村主任当了不到半年,他就辞职到北京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民办教师”生涯。对于他的选择,很多人都不理解,就连妻子也劝道:“孩子刚学会走路,在村里大小咱也是一个官,你出去好活了,撇下我们娘俩咋生活?”只有年迈的妈妈慈悲地说:“儿啊,你放心去吧,家里有娘和你大(方言,爸爸)罩着呢!”母亲知道,马建军心中有一个梦。

民办“校长”

马建军只身一人来到北京五环外太舟屋的一所打工子弟学校。当他抱着自己的梦想,信誓旦旦地来到学校时,犹如一瓢凉水从头浇到脚底——打工子弟的校舍居然连老家的马棚都不如,几十个孩子歪歪扭扭的挤在一排排各式各样的旧课桌前,没有操场、没有教学设施。更让马建军吃惊的是:有些小学三年级的孩子,连一年级的作业都不会做。一问才知道,好多孩子的父母工作不稳定,频繁更换工作,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孩子居然换了8所学校,*多的时候一学期居然换了4所学校,这还不包括他在家辍学的时间(父母有些打工的地方没有打工子弟学校)。

马建军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寻梦之旅就这样开始了。想起家乡那些个小调皮,马建军觉得北京马路边那些嬉戏、满脸脏兮兮的小孩儿需要爱其实超过需要知识。“既然选择了,就让我从这里开始吧。”为了心中的梦,这似乎成了他**的选择。

学校成了他的家,除了吃饭、睡觉之外,马建军将所有的时间、精力全都投入了教学中,为了争取家长们的配合,他挨个进行家访。有的家长经常不回家,好不容易回来一次,到家已经晚上十点多了,马建军做完家访已经是凌晨了。一位家长拉着他的手说:“孩子遇上这样的好老师,我们做家长的一定好好配合!”谈到这里,马建军激动地说:“我似乎忘记了时间,根据每个孩子学习情况,一门心思想要把他们教好,你知道,单*辅导很费时间,有的要从小学一年级的汉语拼音开始教。”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以后,他所教的三年级全部通过测验考试。他的热情和付出获得了家长们的认同和支持。家长们纷纷向他诉说:“我们周围有好多孩子,上不了**学校,有的从老家来了好几个月也没地方去,不如我们帮你租个小院好好办个学校。凭你的热情和经验,肯定能把孩子们教好。”

没等马建军想好,家长们已经行动了起来:有的送菜;有的送凳子;*让人感动的是有一位家长把家里**的电扇送来了,弄得马建军特别不好意思,那位妈妈却说:“我热点没啥,咱庄户人啥罪没受过?只要孩子有学上,别说一个电扇,付出啥都愿意!”马建军望着真诚的家长们,决心干一番事业。他用善意的谎言为妻子编织了一幅美丽图景,说服正在担任村妇联主任的妻子辞职来京当校工,还叫来一个同学帮忙。年底已经有八十九个孩子了。教室只有小小的五间,已经不得不把好多报名的孩子拒之门外了。

看到这种情况,家长们就主动找到房东商量,看能不能把整个院子改造成学校,虽然房东提出的租金明显高于当时的房租,但为了孩子们能有学上,马建军还是硬着头皮租了下来。由于新校舍是按照当时小学的标准设计的,加上马建军认真负责,学校赢得了良好的声誉,慢慢更换桌椅板凳,增加教学设备,还买了一辆校车。到2005年2月份开学,学校达到276名孩子,学校设施在超负荷运转。

特殊校规

这些孩子,有的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特别缺乏关爱。孩子们犯错之后,小一点他就抱抱,大点的孩子就挨着他站会儿。有的孩子会说:“老师我错了。”有的孩子不说话。他就会说:“老师很喜欢你。相信你会改正的。”但他上课的时候很严肃。有的孩子老走神儿,还在后面玩儿。马建军就不断地问问题,不断转身盯着他们,以此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实在不行,就把座位调到前排。作为老师,他懂得一视同仁,关心成绩差的孩子有多重要。但在下课的时候,他**就是一个孩子王,带孩子们爬山、捉迷藏、踢足球。马建军的理念是:“对孩子,我该管就管,该爱就爱。”他一个人带所有的课程不说,还是复式班,一到五年级都在一个教室里,都由他来教。晚上还要做家访。

即使这样简陋的学校,有些孩子还会因为家庭困难上不起学。为此马建军规定,家里有俩孩子来上学的,只收一个人的学费。即使这样,好多家长还是因为发不了工资拖欠学费,直到现在还欠了2万多块*没给。

有一个孩子,父母离异,爸爸得了精神病生活不能自理,他就跟着80多岁的奶奶生活。他从一年级一直上到小学毕业,*后考到了一所**初中。六年当中,他一分*学费没有交过。因为马建军有一条特殊的校规,家庭生活困难,比如丧失父母的,或者是爷爷奶奶带的,都不收费。有两个河南小孩,他妈喝药死了,他爸也离家出走了,他奶奶种菜带着那俩孩子,马建军没收过他们一分*,连书都是白送。马建军感慨地说:“那时候,真可怜,加一次油才加50块*,校车却经常扔在路上。”

办学失败

正当马建军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办学的时候,2006年4月学校接到了**的整改要求。马建军叹了口气说:“实际上就是取缔,当时北京**了一个建校标准,注册资金要达到几**,别说给你半个月时间,给你两年你也整改不起。”马建军想:“当所有的孩子都坐在宽敞明亮的**学校教室里时,我就可以安心地回家种地了。”谁知厄运却悄悄袭来——房东趁他安排孩子到**学校的空隙,居然把学校的财产都卖了。

马建军的精神快崩溃了:“十年时间,除了欠人家5万元外债外,就挣下这么点财产,却让房东当破烂给卖了!”更可恨的是,闻讯赶去的妹夫被房东关禁闭似的关了起来,扬言不交完1万块*房租就不放人质。马建军赶紧到派出所报案,警察说:“他说你差他房租。”马建军说:“房租到明年2月份才四万块*,我已经给了他三万,还有大半年没住,怎么能说我差他的房租?”警察说,经济纠纷你得到法院去起诉。“咱们一个外地人,俩眼儿一面儿黑(方言,没有任何社会关系),告天天不应,告地地不灵。”两手空空的马建军只好厚着脸皮回老家和亲戚朋友借*,一个星期后,他带着东挪西借来的1万块*赎回了妹夫。

经过多方打听,马建军拨通了北京协作者公益文化传播中心的救助电话,创始人李涛了解到学校的情况后,帮他介绍了田百诚律师进行法律援助。

田律师是一位素质良好的公益律师,听说马建军遭受这么大打击,就让他把事情经过一五一十地写出来,包括报警时间、警察处理结果和警号等等。田律师说:“你把挣的*都买了教具,我贴*帮你讨回公道。”田律师说到做到,每天自己开车拉着马建军到处跑。开始,到哪儿都没人管。田律师就带着马建军一直告到市里。相关部门也不敢再推了,派出所建议马建军找房东协商解决。可房东连面都不愿见,怎么协商?正当马建军准备到法院起诉的时候,房东得肺气肿死了。

马建军不得不再次从零开始。妻子见他失魂落魄,两个人开始整天吵架,*后不得不离婚了。柳暗花明

财产虽然没有要回来,可田律师和协作者公益文化传播中心的支持给了马建军莫大的鼓励。特别是在帮他打官司过程中,有一位正在进修律师的年轻女志愿者李清谊,很同情他。看到离婚后颓废的马建军,就问他:“你有没有信心办个幼儿园?”马建军苦笑着说:“我一无所有了,怎么办?”李清谊腼腆地说:“男子汉大丈夫,这点坎算什么?只有你愿意干,就一定能够办成!当初你来北京不也是白手起家吗?”马建军狐疑地看着这位23岁的小姑娘,可她认真的样子不像是拿自己开涮。

李清谊的建议很快通过她的行动得到了证实。她住在一个10块*一晚的小旅馆里,每天坐公交车去找地方。一星期以后,她在西北旺镇韩家川村以每月600块*的价格租了一个小院。

虽然没教过幼儿园,但马建军相信:咱就是喜欢孩子,以善为本,好心肯定有好报。幼儿园刚开学收了十六个孩子,孩子们一到幼儿园就哇哇大哭。马建军一手抱两个,不停地哄。一星期下来,马建军瘦了一圈。两人兢兢业业干了半年,小朋友们都喜欢上了两位老师,有的干脆就叫他们爸爸妈妈。马建军尴尬地说:“当时的条件特别差,院里连个厕所都没有,我们就在院子里摆个小桶,家长一进去就能闻到一股臭味。特别是夏天,臭得要命。但因为我们对孩子们好,家长们还是不停往这里送。很快达到了50多个孩子。”

为了办好幼儿园,李清谊还把爸爸叫来帮忙。一段时间后她悄悄地问爸爸:“看这个合伙人咋样?”她爸爸说挺好,这人老实本分,是个干事的人。李清谊就给马建军发信息,希望他跟老人大大方方接触接触。马建军比李清谊大十三岁,儿子已经十二岁了,怕拖累了她。李清谊就说:“我也需要一个遮风挡雨的家。我很喜欢你的个性,要是你愿意,咱们可以往深了处一处。”

无论是生活上还是事业上,李清谊都给了马建军莫大的支持。李清谊的父亲原以为他们只是合伙办学,知道清谊钟情马建军之后,就对清谊说:“你跟他干吗?挣不着*不说,还有个十几岁的儿子,随便找个男的就比他强!”半年之后,李清谊和父亲提出要跟马建军结婚。老人家头摇得像拨浪鼓:“好人是好人,但谈对象肯定不行。要找对象,爸爸回去给你找,和你般配的、坐在家里挣工资的有的是。”李清谊说,我就看上了他,非他不嫁。父亲瞪着眼睛骂她:“我白供你念了这么多年书,都念傻了!你长大了,翅膀也硬了,要是打算跟他,我就不是你爸爸,你也不要回家了!”一气之下,父亲回了老家。

李清谊只好找来马建军对他说:“我相信,只要咱俩有信心,我爸爸的工作咱就能做通。”马建军很内疚,对李清谊说:“幼儿园给你,我回老家得了。”李清谊哭了,死活不让马建军走。几个月之后,李清谊的爸爸再一次来北京看望清谊,老人家看到他们真心在一起,也实实在在的干事业,同意了这门婚事。

志同道合

两位创办人喜结连理,好多家长都送来了礼物。在他们简朴的婚礼上,家长们建议扩大幼儿园,马建军尴尬地说:“不是我不想改善环境,关键是咱没*租地儿呀!”一位家长出主意说:“开家长会的时候,大家商量商量,有多拿多,有少拿少,实在不行我们每个孩子先交一年的托费不就够了!”家长们的办事效率还真快,没有两天的工夫,就帮马建军以每年3万块*的租金谈妥了一块空地,还帮他筹集了两万块*,马建军设计了一个可以容纳200个孩子的幼儿园。

马建军再一次用东挪西凑来的3万块*买了桌椅、床铺、空调、地毯、玩教具。一年的工夫,幼儿园就收到了200个孩子。看着孩子们的笑脸,马建军非常欣慰,他觉得每天和孩子们在一起生活才踏实,才有意义。

2008年,**要拆违章建筑,事情来得太突然了,尽管有几十名家长站在门口请求,马建军也去找镇里求情,好说歹说,才容了四天时间,但想继续在这里办幼儿园肯定是不行了。

曙光初现

马建军赶紧在韩家川西侧的山脚下找到一个场地,听说他办幼儿园,房东很支持,对他说:“这在过去,办学是行善积德的大好事,按你的要求我给你好好装修。”搬家之后,条件比原来好多了,家长们都挺高兴的,一个孩子还给加了30块*学费。

对马建军来说,这次搬家也算是乔迁之喜。他为自己的幼儿园命名为韩家川幼儿园。为此当地相关部门找过几次,马建军据理力争:“法律上又没有规定外地人不能使用北京当地的地名?”相关部门一查还真是这样,也就不了了之了。随着孩子们的增多和家长们的支持,马建军的干劲也越来越足,后来,他在昌平办了两家幼儿园。目前师生已达到362人。

采访结束时,马建军终于说出了自己的梦想:“我干教育20多年,天天在苦日子里面熬。*大的梦想是办一所正规幼儿园,争取获得**的承认和审批。好在北小营中心幼儿园是和村里合办的,当地的孩子全部免费,去年在昌平区教委的资助下盖起了1400平方米的教学楼,今年正在以**园的标准进行装修。我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番了。”

标签:马建军李清谊回老家房东幼儿园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