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刀切取消重点学科审批不如去利益化更为客观

2014-05-13来源 : 互联网

   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我国高校重点学科审批一直以来都是许多高校在办学过程中的指挥棒。尽可能多地拥有重点学科,获得政策与资金的支持,是许多高校努力的方向。随着时间的推移,重点学科审批饱受争议,过度受到行政干预,高校发展急功近利等批评之声不绝于耳。《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的发布,终于为多年来的讨论画上句号。

自上个世纪80年代,国家推出重点学科审批评选制度的初衷,本想使高校积极创新、勇于探索多出科技、学术成果和重点学科创新人才,然而,让人始料不及的是,在一个大学重点学科拥有率的高低,对于学校来说就意味着政府对学校投入的多少和学校在政府和社会中地位的高低的背景下。很多高校往往在巨大利益和诱惑面前无法淡定,进而为了评重点学科弄虚作假大搞公关,把原本纯洁的重点学科审批评选搞得乌烟瘴气,变了味,备受诟病。

结果现实中往往出现这样不正常的场景,大学为评上重点学科,不按学科建设规律办事,而是急功近利,比较典型的就是花巨资引进所谓的领军人才,或者从其他高校挖来某个团队;另外,在评审中,不但公关评审专家、行政部门,还对学科建设进行包装,弄虚作假,在评审中并不鲜见。人才假引进、院士四处兼职,人才计划、成果申报中的跑、要现象都与此有关。

既然重点学科审批评选在具体的操作实践过程出现如此多的漏洞、问题与瑕疵。那么即使一刀切统一取消审批之后,已经评上的重点学科怎么办?是否还会出现新的审批方式?没有了重点学科"指挥棒",高校究竟该如何理性发展?这些问题仍待解。据此,有人认为,与其一刀切地统一取消重点学科审批评选,不如引入第三方评选机制。那么,引入第三方评选机制,是不是就万事大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了呢?笔者恰恰不这么认为。

重点学科审批评选在具体的实践与操作中之所以乱象百出、备受诟病,最根本的原因还是附着在重点学科审评选上的"利益牵绊"和"福利太多"。因为高校获得的重点学科评选越多,往往意味着国家对大学学科的投入越多,而且也成为政府和社会评价一所大学好坏的重要指标,所以每一所高校都把拥有多少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和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作为最重要的办学指标。试问,在如此政策导向与巨大利益的诱惑下?即使引入第三方评选机制,那么,难道就能从根本上杜绝高校为了评选上重点学科,进而不转向对第三方评选机构大搞公关和贿赂行为吗?假如不对重点学科审批评选去利益化,答案很显然不言而喻。

故此,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杜绝重点学科审批评选乱象,无论是一刀切地取消审批评选,还是叠床架屋另外引进第三方评选机构,都不如对重点学科审批评选去利益化,逐渐或完全剥离附着在重点学科审批评选上的各种"利益牵绊"和"福利"更为客观。只有如此,高校才会在重点学科审批评选上,逐渐淡定而理性起来。不是吗?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