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小而精”的大学成为一种办学的选择

2014-05-26来源 : 互联网

办好“小而精”的学校,同样可以成为世界**大学。

■熊丙奇[微博]

由上海市**和中国科学院共同建设的上海科技大学,于上周宣布启动面向全国的本科生招生。虽然计划招生人数不过200人,但强**资、产学研相融的环境和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本的办学理念,使得这所小规模大学的亮相格外引人关注。校长***表示,上科大“不想建****大学”,将紧紧围绕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办学,打造一所小规模、高水平、**化的研究型大学。

上科大强调“不想建****大学”,应该是针对当前我国社会乃至高校办学者普遍认为**大学要“高大上”而言。一提世界**大学,人们很容易想到多大面积的校舍、多大的学生规模、齐全的学科及硕士点、博士点,甚至一些机构也用这些数据来给学校排座次。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新增的几所本科院校都提出了“小而精”的研究型大学的办学定位。南方科技大学*届正式招生180名,上海纽约大学[微博]共招生300名(其中中国学生151名,**学生149名)。这一定程度表明,我国高等教育正在尝试摆脱单一的规模办学路线,开始寻求特色办学之路。

其实,在全世界范围内,评价世界**大学,并不强调学校的规模和体量。比如美国的加州理工学院在校生规模只有1000余名研究生和900余名本科生,总共只培养了2.2万名学生,却有31人32次获得诺贝尔奖。我国之所以用规模、体量来评价大学,与社会对大学缺乏正确的认识,以及部分办学者急功近利、追求规模有关。

当然,并非所有大学都要追求“小而精”,而是说,这应该成为一种办学的选择。办好“小而精”的学校,同样可以成为世界**大学。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学校应该有清晰的办学定位。从大类来说,应该有实行**教育的学校,也有实行职业教育的学校。同时,即使是实行**教育的学校,也可以有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文理学院等不同定位。

近年来,我国大学在办学方面确实存在千校一面、缺乏特色的问题。不少大学的办学定位模糊,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也造成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对此,有关部门看得很清楚,也对高校未来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高校注重走有特色、高水平的路子,鼓励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体现办学特色,努力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

在笔者看来,要做到这一点,*先必须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让学校能形成自己的办学定位,并根据定位开设学科、专业,设置课程,采取适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其次,要在校内建立现代治理结构,推进行政权与教育权学术权分离,教育事务和学术事务由教授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决策。据报道,上海科技大学在办学体制、内部决策机制、学术民主机制、人才培养机制等方面均大胆创新。学校精简行政管理架构,教师聘任全面实行“非升即走”制度,保证教师队伍的持续高水平。人才培养采用“学院”加“书院”的分工协作模式。这些都是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和建立现代学校治理结构的探索。需要关注的是,这些探索能否落实到位并坚持下去。

(作者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微博]副院长)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