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去学习”励志背后的教育悲情

2014-05-30来源 : 互联网

“吾日三省吾身:高否?富否?帅否?否,滚去学习!”这是悬挂在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高三(14)班黑板上方的另类冲刺标语。记者获悉,该标语是在一位同学提出后,经过全班公选后悬挂的。公选程序的进行,让该班班主任从*初的“不太认可”到*终“表示赞成”。

急剧的社会变迁,在励志标语上留下厚重的时代印记。不论是“不努力当*丝”,还是“没有高考[微博],你拼得过富二代吗”,抑或是“滚去学习”,都异曲同工地说明:社会阶层生存状态的鲜明反差,让人人渴望“出人头地”;然而,对于无数渴望“争上游”的社会底层来说,高考这条狭**仄的“*木桥”,依然是改变命运的路径。

作为一个身份界定的词汇,“高富帅”揭示了有*人在日常生活和婚恋市场上的*手地位。当一个社会习惯用**来衡量一段生活的好坏,并乐于在文化上建构这样的标准的时候,缺少优越家庭背景和现实物质**的“*丝”就成为失败者。当先天的“高富帅”可遇不可求,通过后天的努力摆脱“*丝”的命运便具备了励志意义。

社会流动藩篱越树越高,通过高考寻找一种人生突破的可能,成为寒门子弟*大的希望所在。与早年“学好数理化,走遍**都不怕”的自信与豪迈相比,“滚去学习”多了一份决绝与艰辛。为了在未来拥有一条光明大道,学生们不惜矮化自己、鞭笞自己,逼迫自己“往死里学”,成为一种悲壮得近乎残酷的励志。

“滚去学习”的潜台词,是通过高考“飞上枝头变凤凰”,与社会底层拉开距离。换言之,“滚去学习”的动力是追求更加富足的物质生活,而不是追求更为丰盈的精神世界。过于关注物质生活和知识学习,却忽视了精神世界的发育与建设,是对励志的片面化解读。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只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可是,现实却令人无奈,明知道功利化教育不可取,却又身不由己地被裹挟在教育流水线上。“滚去学习”的现实与庸俗,不过是阶层固化的产物。倘若社会流动的路径多元,又有多少孩子愿意在应试教育的道路上绝尘狼奔?

“滚去学习”的励志标语,是高中生价值观的外部投影。我们当然希望他们能够走出认知误区,但是,要改变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需要社会提供更多向上流动的渠道。只有这样,才拥有改变他们观念的更多的机会。杨朝清(湖北研究生)

标签:2013高考励志学习教育社会悲情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