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大学“功利化”(一)

2012-11-02来源 : 互联网

近日***下发了《关于做好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提出对就业率连续两年低于60%的专业,调减招生计划直至停招。上述通知的下发,再次引发人们热议。赞成者说,有些华而不实的“误人子弟”专业,早该清退;反对者则质疑,过度强化大学的人才技能培训这一功能,势必将大学功利化。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大学“功利化”呢?

在小编看来,“育人”应该是大学的灵魂。当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或许把在学校中所学知识统统忘掉,但剩下的却是应对未来一切变化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主体性是解决就业的前提和关键。而当下,很多大学依据功利的原则来评价、衡量教育行为的倾向越来越明显。***总理对此非常担忧,曾指出,“一些大学功利化,什么都和*挂钩,这是个要命的问题。”

当今的一些大学,讲功利,讲名利,讲金*,讲物质,讲享受,讲娱乐,讲权力,讲关系。理想、精神、责任、奉献、气节、正义、学术在大学中不能说难觅踪影,但失去了应有的地位。高校的功利化办学趋向,确实十分可悲。不仅扰乱了正常的教育生态,而且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使得大学日益行政化、企业化、商业化,导致大学理念的异化和大学文化的式微,传统大学精神正渐行渐远。传统的大学精神受到了“功利化”社会、“功利化”教育的侵蚀,大学的“功利化”,让常规的教学活动处于一种半死不活的休眠状态,其必然的结果就是让上大学时的“活人”变成毕业时的“死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都是看重功利,纯粹的精神追求已经不复存在了。

面对“功利化”的大学教育,有网友发出了悲哀的感叹:“现在的社会明显的浮躁,中国过去拼命地打破一切,将所有的信仰都破碎了,现在的经济发展又太快了,失去了信仰的人们已经是为金*至上论啊。现在的浮躁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啊,从现在的情况看,机遇追求高工资的工人现在待业的多了,占据用工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已经不堪重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大学生眼高手低的情况突出严重。”是的,我们现在的社会、教育都太过于浮躁了,周围的权利、名利诱惑太多,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与专业设置和调整相挂钩,让我们失去的是*淳朴的求知、求实的科研精神。

这又是谁的责任呢?值得我们反思的是大学正面临着市场化、功利化、大众化的多重压力,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竞争意识、功利意识、市场意识等纷纷跨越大学围墙,昔日宁静的大学校园不可避免要受到物质主义与工具理性的浸染。学生们选择自己的专业已经失去了从心出发的意愿,更多的是受到社会就业大趋势的影响。

如何看待大学“功利化”(二)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