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3年以来,我国的研究生招生规模再不断翻新。与之相反,硕士生的就业率则在不断下降。近几年来,硕士生的就业率一直低于本科生。面对这种“高学历,低就业”的严峻形势,不免令人感到唏嘘。为什么研究生俨然成了人才市场上的“弱势群体”呢?
俗话说,知识改变命运。很多贫穷子弟为了证实这句话,寒窗苦读了十几年书,好不容易读出了个硕士生,却在就业严峻的形态之下,变得更加束手无策。相比本科生,研究生学的东西更多,社会经历更广。国家培养了十几年的社会栋梁,为何会出现就业情况不可观的形势。更为严重的还出现了北大毕业生回家养猪,硕士生回家耕田气死父亲的惨重悲剧。
不可否认,大规模的研究生扩招,一定程度上稀释了大学研究生的学术水平,也造成了学历的“通货膨胀”。有的导师带数十名乃至三十名学生,怎么能够认真教学?本来一个人的教育资源现在要两个人甚至三个人分享,教育质量又该如何**?
同时,宽松的校园环境和管理体制也造成一些研究生没有认真学习、努力科研,而是抓紧时间玩乐,“宅”文化盛行。曾经有人惊呼,实验室自习室看不到人影,日租房网吧前排起长龙,研究生已经变成了“烟酒”生!
本来应该成为社会中流砥柱的人才,却找不到发挥聪明才智的地方。寒窗苦读数十载,毕业工作无处寻,这不仅是个人的悲剧,也是社会的负担,应该引起人们的共同关注。
从任何一个角度讲,拥有高学历的研究生都不应该成为就业市场上的“弱势群体”。目前我国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不是过剩了,而是还远远不足。解决研究生目前的就业不足,要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先,高校的研究生扩招应该及时收紧。像从前那种设一个专业就要盲目建立相应的硕士点、博士点的做法应该得到制止,研究生松散的教学和管理也应该适时调整。
同时,及时引导研究生就业观念的改变。拥有较高学历的研究生的职业定位普遍比较高,这就造成了一些研究生在找工作时难以做到从实际出发,错失就业的*佳时机。应该引导研究生们形成“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鼓励研究生毕业后发挥自身特长,走自主创业的道路,**可以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
当然,对研究生就业的关注并不是鼓励对其实行“娇纵”式的就业保护政策,但针对研究生就业的一些非良性趋势,的确有必要实施一定的引导。我们希望,经过十几年教育的高学历***研究生,确实能够在社会发展中发挥作用,人尽其才的就业通道能够保持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