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孩子沉迷网络

2014-03-03来源 : 互联网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第三次网瘾调查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城市青少年网民中网瘾青少年约占14.1%,有2404余万人;在城市非网瘾青少年中,约有12.7%的青少年有网瘾倾向,人数为1800余万。**认为,家庭氛围不和谐、缺少父母关爱是导致青少年出现心理精神问题,继而迷上网游的原因之一。

缺乏支持性人际关系易致网瘾

1个多月前,上海的管女士把15岁的儿子带到了****总医院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戒除网瘾。在这段陪伴儿子的日子里,管女士开始反思儿子是如何一步步沉迷于网络,他们的家庭教育到底出了哪些问题。

初中阶段是网瘾高发期和亲子关系的危机期。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孙云晓[微博]介绍,他们对青少年网络沉迷问题进行课题研究后发现,缺乏支持性的人际关系是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根本原因, “其中*要的是亲子关系,其次为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在亲子关系中尤其是与父亲关系不良的问题突出,父母与这些孩子的交流、共同活动相对较少。”

****总医院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主任陶然接触了众多孩子沉迷网络的家庭,发现他们中大多存在家庭功能不良的问题,表现为结构不完善,如父母离异,或表现为家庭氛围不好,如夫妻双方没有学会相互配合教育孩子,因教育问题常**争吵等。

孩子的成长需要游戏

当管女士苦恼于如何戒掉正处青春期的儿子对网络游戏的沉迷时,80后的浩浩妈却在陪儿子一起玩网游,她对儿子上网的态度是陪伴、引导、张弛有度。

8 岁的浩浩喜欢上网玩摩尔庄园。浩浩妈说,上幼儿园中班时,儿子就开始玩一些不用联网的小游戏,后来玩联网游戏也无师自通。上小学后,浩浩妈和儿子有个约定,平时不许玩游戏,每晚写完作业看会儿动画片,八点半准时入睡,只有放假才可以玩。浩浩还算听话,每次考试成绩也不错。80后的浩浩妈笑称,“我也很喜欢和儿子一起玩网游。有时候,我会帮他照看一下庄园、料理庄稼、*些摩尔豆。”在上网玩游戏的问题上,浩浩爸也同意让孩子自己支配时间,“不能总要求孩子怎样,尤其是孩子玩兴正浓的时候,一味禁止反而让他有逆反心理,有时候和孩子商量着来,效果会更好。”

在中科院心理学硕士、情智东方“鲁勒”情商研发总监李雪梅看来,孩子的成长需要游戏,在游戏世界里,他们放松地演练现实生活,体验社交、学习规则,获得控制感,“网游作为一种现代游戏,也具有这样的意义。”

孙云晓也有一个乐观的预测,他认为80后的孩子出现网瘾的比例可能会下降,80后本身就是伴随着网络兴起成长的一代,更能尊重、理解孩子,更愿意和孩子一起玩,而孩子在上网过程中如果能得到父母的陪伴和引导,孩子的情感需求会得到满足,对网络的使用也更易往健康的方向发展。

改善家庭环境是*要任务

在****总医院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主任陶然看来, 要防止孩子沉迷网瘾问题, *要的就是改善家庭环境,“父母应当努力建立和谐的婚姻关系和亲子关系,改善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教养方式,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尊重和鼓励,善于发现并欣赏孩子的优点,并及时有效地帮助孩子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此同时,还需改变只用学习成绩评价孩子的“单一评价体系”,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得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机会。

“焦虑的父母与其急于把网游从孩子生活中夺走,不如先想办法找到孩子所缺,帮助孩子把现实生活丰富起来,并给予足够的陪伴和沟通。”李雪梅说。

案例与反思

“管”不是正确的办法

管女士,儿子15周岁半

儿子大约是初一下学期开始出现网瘾倾向,但当时我们并没有引起重视,认为他只是青春期叛逆,我们**的想法是“管住他”,忽略了他内心的感受。

当时,儿子因为手骨折在家休息,而我正好那段时间全职在家,照顾他的同时也帮他补习功课。每次看到一些知识点教了他很多遍还不会,我就变得很急躁,总觉得他一定是没用心学。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儿子的自信已经不足了,他担心回到学校后赶不上学习进度,那时他开始每天打四五个小时的游戏。

孩子回校后,初二阶段的学习更难,他达不到自己设想的标准,内心可能更沮丧。后来,我们萌生了出国的念头,儿子也愿意选择转到**高中然后留学(微博) [微博]。上了**高中后,心气很高的儿子把目标瞄准了前三名,过高期望值与现实的反差,加上国外教育与国内教育理念的冲突,孩子在高一第三学期跟我说, “妈妈,我有些问题没想明白,想请一段时间假。”我尊重儿子的选择,就和学校商量休学一个月,并安排他去山区一所学校支教,山区的孩子和家长[微博]老师都很尊重他,也重新激起了他学习的动力。但没想到,回到**学校后,很快是5月的英国考[微博]试月,因为他之前在休假,学校没有给他报名,这让儿子的自尊心再次遭受了严重打击,加上同学的影响,儿子对网游的依赖越来越深。

因为他爸爸工作忙,跟他的交流不多,有几次争吵时和他有了肢体冲突,儿子对此一直耿耿于怀,不愿意原谅我们。

【家长反思】

从小给孩子提供的经济条件太优越,反而导致孩子没有危机感、没有生活的动力、没有目标。

在小学,家长对孩子还持尊重和鼓励的态度。但在进入**中学后,在升学压力下,家长也不由自主地被卷入了漩涡之中,关心孩子的成绩胜过关心孩子的心理、情感。

尊重孩子选择的同时,没有给予孩子适当的提醒和指导。没有适时地引导他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

全职妈妈对孩子的关注度过高,反而会给孩子更大压力。父母对孩子的言语**乃至肢体冲突,会对孩子心理产生严重影响。

**观点

和谐的亲子关系胜过教育

陶然,****总医院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主任

中国家长容易出现的几个误区:*先是把教育放在第一,亲子关系放在第二。和谐的亲子关系意味着理解、尊重、支持、肯定,而现实中,家长往往做不到这一点,导致孩子自我评价低,出现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从而寻找发泄途径。其次,把责任当成爱。爱是精神、心理上的满足。孩子一旦缺少爱,就会去寻找替代品,这种替代品有可能是物,也可能是事情或人。而家长往往认为让孩子上*好的学校,给孩子提供*好的条件就是爱,但这些其实只是责任。第三,强调教育内容而不关注教育模式。家长只知道督促孩子学习,而忽视了民主、权威这些教育模式的正确运用。

避免孩子3类情感缺位

李雪梅,中科院心理学硕士、情智东方“鲁勒”情商研发总监

因为情感缺位而沉迷网络的情况分为以下三种:

1. 当家庭情感生态干涸时:家庭是孩子体验情感,发展情商的关键场所。如果家庭中不能给孩子提供需要的安全感、尊重、亲密与爱,孩子很有可能在网游中逃避恐惧和孤独,寻求安慰。忙于工作的父亲和爱批评唠叨的妈妈往往*“善于”制造这样的情感生态。所以,想方设法保证孩子的情感供给不只是离异父母的重任。

2.当孩子没能获得丰富健康的社交情感时:从小学开始,儿童应与身处的社会建立越来越紧密的人际联系(如邻居、亲戚、玩伴、密友、恋人等),这是他们社会属性的需要。但这个成长需求很容易被封闭的城市生活和大量作业和辅导剥夺,于是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转而在虚拟的角色游戏中体验人际情感,分享内心的感受和共鸣。

3.当个性化的情感需求持续得不到满足时:不同年龄段、性别、性格的孩子,面对各阶段的成长任务,还有更个性化的精神需要,如好奇与探险、勇气与担当、自信与成就感等。如果一个充满冒险精神追求刺激的男孩过着单调和一成不变的生活时,网游世界自然显得精彩无限。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