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规范“国际班”要遵循公益属性

2014-05-09来源 : 互联网

   课程体系设置混乱、教学质量参差不齐……近年来,随着**高中“**部”和“**班”陆续兴起,随之而来的各种问题也逐渐暴露。2013年,***明确表示将对各种形式的高中“**部”和“**班”进行规范。今年,北京市将在中招中加强对**高中**班的招生规范,**审批新的高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笔者要为北京停止审批**高中“**班”的做法叫声好。近年来“**班”往往成了“**班”“**班”,比如上述新闻报道,相比北京示范性普通高中每学期每生800元的学费,“**班”的学费要高得多,且无统一标准,每年每生的学费从5万到10万元不等,还不包括伙食费、住宿费、校服费等。据报道,有的地方“**班”一年需缴纳的显性费用,甚至可达十三四万元。

当**高中“**班”成了“**班”,教育的公益属性恐怕荡然无存。教育首先是公益事业,尽管它可以“产业化”,但绝对不能抹去其首要的公益属性,绝对不应该把它产业化。而蜂拥而上的“**班”,似乎成了教育产业化的新渠道。正如业内人士所言,“如果主管部门不整肃这个行业……它就是一个利用公立教育资源、打着**教育名号、实际是出国培训的**行业。”

“**班”的**或会造成新的教育不公。纯粹比拼**的“**班”,颇有导致基础教育贵族化的倾向。笔者曾经听说过,一位学生家长曾有这样的担心:“**班”学生享受着公立教育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对其他学生来说明显不公;经济差距带来的所受教育质量的差距与鸿沟,可能会造成下一代人在经济水平上的再度分化,从而走向恶性循环。

对有富裕学生和家长来说,“**班”的**也未必物有所值。新华社曾披露,一些“**班”缺乏“**味”,师资力量薄弱,课程安排不协调,教学质量难提高,所谓的“**精英教育”等宣传只是空话。交纳了昂贵学费,也不一定能让孩子具有**视野,通晓**规则,具有**化的沟通意识、交流能力。不少“**班”为帮助学生参加“洋高考”,也搞功利化的应试教育。

更有甚者,为多揽生源、谋取**,一些“**班”往往成了“忽悠班”,许下各种承诺却难以兑现,对学生构成一种欺骗。有的还将“**班”承包给留学中介,成为中介机构的“广告牌”;或与国外“野鸡大学”联办,成为“野鸡大学”的“招生办”。

从种种迹象来看,“**班”的泛滥及对**的过度追求亟须整治,以确保教育的公共事业属性。期盼有更多地方停止审批**高中“**班”,严格监管现有**高中“**班”,大力整治“**班”追逐铜臭的行为,试想,当高中的优质教育资源和教育经费,被少数人占用,教育公平又何处安放?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