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申论直解——申论是什么
申论,亦即申而论之。在清人编撰的《四库全书御制读史记儒林传》中能找到“申而论之”的*初出处,原文为:“直以为文王后妃时所作盖本毛苌之义可谓具有卓识而未言三家之失扵传讹兹故申而论之”。该提法又见于《四库全书钦定日下旧闻考卷八十》:“恐后人之谬为比拟,是以申而论之。”
这是《四库全书》的编纂者对《诗经》的传的说明。就词的意思来说,这两处“申而论之”,与我们今天的申论一词意思基本相同,即通过对文本的进一步论述、说明,使事情更加清楚明白,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我们现在的申论考试,就国考而言,可以说2008年的考试*符合申论这个词的说法。在该年的考试中,考查了是否要兴建怒江水电站的问题,大家有争论,所以需要你申而论之;还有一些人的观点不清楚,需要你申而论之,比如材料里面G所长的那句话:“美国人把搁浅的鲸鱼推入大海,这值得赞扬;鲸鱼被非洲难民捕食,这也应赞扬,因为它救活了一群人。”由于这个人的观点不明确,题干就要求考生说明这句话表达了G所长怎样的观点。我们可以说,真正需要申论的东西有两类,一种是有争议的,另一种是不清晰的、模糊的。我们现在的考试中,这样的题目越来越多,并且成为了申论考试的一种走向。在本书后面的章节中我们将一一说明。
总的来说,申论的定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申论的材料、问题、提问方式和答题方法,所以无论是看书还是备考,都不用在申论的定义上过多纠缠。
二、备考的误区
(一)将申论作为专业考试回答
申论考查的对象不是具体的专业知识,这是显而易见的,公务员考试招考面对所有专业的考生,如果过多地涉及某一个方面的专业知识就会使考试变得不公平。如果题目需要涉及一些比较专业的知识,它会在材料里给出来,如2007年国考中的一道题目要求解释存量土地的含义,而其含义在原文中就有直接的表述。当然,这并不是说专业知识对考试**没有用,比如公共管理学、社会学、法学等一些社会学科,对作答申论考试会起到潜在的作用,但是申论考试毕竟不是专业考试,如果将申论题目作为专业的题目来回答结果会比较糟糕。 在考试中曾出现过这样的情况,2000年国考刚刚开考的时候,给定资料中给出了一段关于居民和工厂发生纠纷的材料,里面涉及**的判决,很多学法学的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就写判决书,还有2006年广东省考考查过垃圾短信*理的问题,一些学信息工程的考生就大谈特谈拦截网络的技术,结果考试的成绩可想而知。
(二)投机取巧,迷信猜题
很多考生喜欢猜考试的主题,这样的心态虽然可以理解,但却是不健康的。也有很多学生让我押题,我说我只能给一个大致的范围和方向,因为申论押题意义不大。*先不说命中的可能很小,就是命中了帮助也不会很大,因为申论和行测是很不一样的,它的主观性很强,题目也非常灵活。有的人说可以背范文。这样的方法不仅笨,而且用处往往并不大。因为一是很多范文本身就有问题,二是考试的问题是千差万别的,尤其是国家考试,背的很多范文根本不符合考试的要求。因此,*重要的不在于考试的主题,而在于阅读答题的方法和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参加这个考试的人以后会成为国家公务员,作为国家秩序的维护者,大家参加这个考试应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这样不仅有利于自己的考试,也有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不仅如此,这对倡导良好的社会风气和国家发展都是很重要的。
上述内容是在解构申论,可能一些考生看了之后会产生困惑,甚至绝望。这也不要做,那也不要相信,我们到底应该相信什么呢?*先是要相信你自己,相信你自己**具备基本的判断和理解能力;其次是相信真题,相信申论的问题本身,相信材料,然后可以听听成功考生的经验和失败考生的教训;*后才是参考书和培训。所以大家复习申论的正确顺序是*先找到真题,然后根据真题提供的问题和材料去找答题的方法。
免责声明:内容来源于网络,本站不保证所有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对情况属实,对该内容进行下架删除。[删除申请]
温馨提醒:创业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为规避加盟投资风险,3158招商加盟网建议您在投资前务必多考察、多了解,降低创业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