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适合孩子成长的教育—《教育是没有用的》读后感(一)

2012-10-26来源 : 互联网

读一本好书,让人如醍醐灌顶,受益匪浅。读林格的《教育是没用的》便让我深刻体会到这种感受。

以前,受教育的机会是稀缺资源,能够上学就是一种满足和幸福;今天,接受**教育成为稀缺资源,大家都想上好学。

当受教育的权利得到*大限度的满足之后,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教育的质量。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问题:今天,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

这个时代,中国的基础教育取得了*大的成就,但质疑声音也是不断。在工作中,只要稍加有心,就会深刻感受到——我们的教育是没有用的,因为教育已经偏离了教育本质的轨道,纯粹是为了教育而教育,到头来只是多败俱伤而已。我们的教育承担着为计划经济体制培养*乖顺*听话的人的功能。

在这种环境下,如果你有一点*立的性格,有一点求异的思维,就要被修剪掉。我们习惯上的管理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警察式”的,像警察一样,把学生管得规规矩矩的;另一种是保姆式的,像老母鸡一样,把自己的小鸡全都看护好,让他们不出任何事,在自己的庇护下,让他们来学习,来生活。我们的孩子被封闭在一个学校,甚至被封闭在几个教室里。

我们的孩子缺少对社会自然的了解,缺少对自然社会的适应力、实践能力。我们学校的课程设置,往往集中在升学科目上,升学科目又集中在考试内容上,这些内容被一点一点地向学生灌输着。而孩子们除考试之外,对于那绚丽多姿、丰富多采的世界,竟然知之甚微。现在大家普遍反映,我们的老师、学生和家长都太累了。

我们的教育承担了不应由它来承担的过多的社会压力:升学、就业、致富、当官、成名成家。这些压力通过考试、升学的途径,全部加到了中小学生和家长、教师的身上。于是,“分数**”造成的应试化教育愈演愈烈,学生负担严重超负荷、教师工作压力和负担太重。学校教育偏离了方向,使中小学教师的心灵蒙上一层抹不去的阴影,加快了教师职业倦怠的步伐。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天性被湮灭,想象力被扼杀。在这种氛围中长大的孩子,能成为民族振兴的栋梁吗?很难想像我们的孩子步入社会后能很好地走出**,走向世界,更不用说**未来,**新世界了。

我国传统教育所表现出来的目标上的机械性、方法上的保守性、空间上的封闭性、内容上的单一性,都与当今社会对教育的期望和需求越来越格格不入。解放学生、老师和家长的出路在于转变观念,从教育内涵方面寻找突破口,才是正道。

《教育是没有用的》这本书的作者,是教育**林格。他用了近十年的时间,亲自走过1200多所学校,考察过20多个国家的教育状况,探究中国教育内涵发展与突破之路,被誉为“坚持用脚做学问的人”。书中的一些鲜活的案例和观点引起了我强烈的共鸣。

**适合孩子成长的教育—《教育是没有用的》读后感(二)

**适合孩子成长的教育—《教育是没有用的》读后感(三)

**适合孩子成长的教育—《教育是没有用的》读后感(四)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