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适合孩子成长的教育—《教育是没有用的》读后感(三)

2012-10-26来源 : 互联网

长期以来,我们还习惯将学生划分为好孩子和坏孩子,正常学生和问题学生,关于好,正常,标准又如此单向和狭隘,它往往将青春期的叛逆、倔强张扬的个性甚至奇思妙想,划入“非正常”和“差”的阵营。狭隘的标准,让许多人像制作盆景一样的去养育孩子,将原本自在生长的生命套上摸具,按照特定方向长大。渐渐地,我们的孩子也认同了这种生活,只不过变得越来越沉默、焦躁、茫然,他们的心离我们越来越远。  

教育,呼唤回归抛秧式的手法!给孩子适宜的土壤,充足的条件,自由的空间,让孩子自主发展,顺其自然,不教而教。但抛秧遵循的自然法则同时也体现了适者生存和优胜劣汰的残酷,必然要淘汰部分秧苗,抛出的秧苗往往收获的并不是全部。教育还有其固有的社会规律,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孩子,在给大部分孩子选择适合他们生存的空间和土壤的同时,我们不忍心也不能够放弃那些面临“淘汰”的秧苗。

拯救他们的**方式,就是寻求另一片适合他们生存的土壤,去释放他们的个性,而非拼命挤中高考这一条道,这不就是我们一直提倡的个性化教育方式吗?每位学生都有个性化的心理特征、个性基础和*近发展区,教师如何把共性的教育技巧与学生个性的发展基础**结合,如何基于学生的*近发展区引导学生人格完善和能力发展,从生命发展规律出发,顺其自然地激发生命本来的潜能,这需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教育艺术,从这个意义上而言,教育不仅需要技巧,更需要的是教育艺术。  

我非常欣赏西方近代启蒙思想家所提倡的“自由、**、平等、博爱、**”。教育是一种价值的引导工作,而非强制。没有明确的代表孩子心声的教育,就谈不上真正意义的教育,我们所做的全都要通过孩子自己去完成,这是孩子成长过程的必然性。奥修有句名言:“当鞋合脚了,人们就会常常忘了脚的存在!”脚被忘记并不是不存在了,而是脚处于忘我的状态,我们的教育也要如同那合脚的鞋一样,不是告诉学生该怎么做,而是引导学生说出他想怎样做,到那时,我们也许会有一番“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意外惊喜。林格以“教是为了不教”,提出要强调学生的自主概念,这很有道理。

教育要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对人的一生而言,教师的“教”显得太短促了,只有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才能实现教育“不教”的*高境界。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性,关注学生并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真心实意地关爱每一个学生。  

林格老师在书中写道:教育者**要做的事,是保护甚至捍卫学生的主动性。在孩子的成长面前,*好不要刻意去做什么,才是教育的大智慧。**适合孩子成长的教育—《教育是没有用的》读后感(一)

**适合孩子成长的教育—《教育是没有用的》读后感(二)

**适合孩子成长的教育—《教育是没有用的》读后感(四)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