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放松,大二打工,大三租房,大四求生。”不少人这样形容现在大学生的生活状态。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距离毕业还有半年的大四的学生已经奔赴各大招聘会、忙于投求职简历、考研的考研...... “大四”现“空巢”,现在大学本科生在大四阶段不是实习就是找工作,宿舍往往处于空巢阶段。大学四年级在一定意义上已经“名存实亡”,很多高校为了就业而“放养”大四学生。
这种“大四‘空巢’,一切为了就业!”的现象在高校大四群体中已极为普遍。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大四现象”?就业压力是其中一个原因。随着2003年扩招后的**届大学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学生为了毕业后有好的归宿,不可避免地提早进入求职阶段,正常的学业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因为社会的趋势,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现实的逼迫,大学生不得不在大学中就为自己的下一步而做打算,又或者是在一般普通的大学中能够获取真正的知识是少之又少的,大多老师的照本宣让学生产生排斥心理,认为老师没有真材实料,书本上的知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都是能够读懂的,何必让老师再读上一遍。于是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大四空巢”变得尤为普遍。
其实,更可怕的是“大学空巢”。从一入大学开始,学生们便在各种考试与考证中冲锋陷阵,浪费人生中*宝贵的光阴,安心读书、钻研问题的人少之又少。上大学的目的就是拿一个文凭,考一筐证书,找一个工作。随着国内就业形势的严峻,学习逐渐成为一件“**品”,如何能够更好的引导高校学生很好的把握就业与求学之间的关系?大四空巢现象又有什么值得我们去反思呢?
大四空巢与高校教学计划、课程与现实脱节太大、就业压力大有关。高校的教学主要是理论,而与现实有差距,很难接轨。
作为学校,不能漠视“大四空巢”的现象,学校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学校教育在坚持自己相对*立性的同时,也需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并发出适当的调整。对于坚持正常课程学习的学生固然值得肯定,对于找工作、考研考公务员的学生也要给予理解,并进行正确引导。
作为大四学生,要认清楚“空巢”的利弊,作出正确的自我评价。大四学生参加实习、求职面试、社会实践等都是必要的,毕竟大学始终要和社会接轨,实践可以锻炼人,毕业之后的路如何走也是大四学生应该认真考虑的事情。但是一定要平衡好学习和工作之间的关系,对于学生来说,应该还是以学习为主。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大四课程本来就不是很多,学习的时间是宝贵的,我们不能浪费人生中*美好的大学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