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即开放系统互连模式,是互联网系统逻辑分层的一种架构,人为的将网络模型进行分层,每一层拥有各自的协议、设备,分层管理,让***更加容易对网络进行扩展并进行维护,降低网络复杂度。
整个网络被分为7层,当开发某一层的协议时只要将**放在开发层上,需要时可以调用上下层提供的网络接口,极大地减轻了***的工作量,同时,分层后的网络每一层都有一定的*立性,但出了问题后排查起来也更加容易。
OSI具体上分为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每一层各司其职,组成网络协议栈服务于网络。
物理层:物理层是网络系统的*底层,所有的数据*终要传输出去都需要传输媒介,物理层就是网络设备包括网卡、电缆、双绞线的合集,这一层是实实在在的硬件层,需要架设电线、服务器等硬件节点,这一层跑的数据其实是电气电压,也叫比特流。
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包括LLC逻辑链路控制子层和MAC介质访问控制子层。起到的作用有成帧、差错控制、差错检验、流量控制等,链路层支持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对物理层传输原始比特流进行加强,是网络结构数据逻辑表示的*低层,使得在不可靠的物理介质上提供可靠的传输。常用的协议有PPP协议、SDLC、帧中继等。
网络层:网络层也叫IP层,是网络结构中比较复杂的一层,传输的包称为数据报,将通信双方IP地址封装进IP头部然后传递给下层协议进行后续处理。网络作用主要是将网络地址翻译成物理地址,并进行路由判决,根据优先级、拥塞程度、和提供的服务质量来实现端对端之间的通信,多使用时分复用来提高吞吐量与网络利用率。
传输层:传输层定义通信双方采用的传输连接方式,主要有TCP和UDP两种连接模式,TCP被称为可靠的传输模式,需要通过三次握手来建立连接,适用于对延时要求不高,对准确性要求较高的场合,而UDP正好与此相反,传输过程可能存在抖动、丢包的情况,因此适用于对延时要求较高的场合。传输层将要传输的过大的数据包进行拆解、重组,与网络支持的*大传输单元有关。
会话层:负责在网络中的两节点之间建立、维持和终止通信。会话层的功能包括:建立通信链接,保持会话过程通信链接的畅通,同步两个节点之间的对话,决定通信是否被中断以及通信中断时决定从何处重新发送。
表示层:充当应用程序和网络结构之间的翻译官。将数据格式化使之适应于网络传输。在这一层会对数据进行加密解密的工作。
应用层:应用实体,*终调用网络的*上层,与用户打交道,提供网络服务,如FTP、Email、Fttp等。
与此相对应用得比较广的还有TCP/IP 4层模式,相对于4层模式,OSI分层更加细致准确,层间接口容易实现模块化,并且提供良好的互连环境,适合快速开发和代码维护。
免责声明:内容来源于网络,本站不保证所有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对情况属实,对该内容进行下架删除。[删除申请]
温馨提醒:创业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为规避加盟投资风险,3158招商加盟网建议您在投资前务必多考察、多了解,降低创业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