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孩子上一个好的大学是父母们的期望,而也正是这个期望给了众多犯罪分子可趁之机。他们或许宣称有**大学内部指标,或许宣称能在本校区拿到好学位。父母们一定要多加谨慎,大学录取工作一般比较公平,像低分上好学校之类的纯属子虚乌有,不要花了*到头来依旧是一场空。8月21日,浙江省临海市**开庭审理了一起诈骗案,被告人郭慧以能安排学生读大学为由,先后骗取6名学生家长180多万元。
花几十万上“**大学”,结果当4年“旁听生”
梁先生的儿子梁平(化名)即将参加高考,一心想让儿子读“**大学”的他通过朋友关系得知郭慧有办法弄到**大学的内部指标,便联系了郭慧。
哪知道,骗局从即将开始。郭慧几次都以能弄到某大学的内部指标为由,总共骗取郭先生将近70万,而一直在读书的儿子,却当了4年“旁听生”,*后连毕业证书也没拿到。后悔之下的梁先生选择**,而梁先生并不是**的受害者,根据检察机关指控,2008年3月至2012年9月,被告人郭慧以安排学生读大学为由,先后骗取方某某等6名学生家长人民币180余万元。
骗局之下为什么有家长总是受骗
分析受骗这些家长的情况,这些被骗的家庭经济状况一般,当孩子升学、找工作时,都希望有“能人”帮助实现愿望,往往丧失了警惕性。其实犯罪嫌疑人的手段并不高明,受害人只要去打听、核实一下对方当事人的真实身份,了解一下国家公务员的正常录用程序,就可识破骗子的骗术。
另外提醒一下,这类犯罪分子经常使用四大骗术:一是大肆吹嘘自己“有关系门路”,号称与省招办或者人事部门负责人有亲戚关系;二是有时会拿出伪造的材料或招生机构的内部文件,如空白的录取通知书等假材料,骗取学生及家长信任。其实,空白的录取通知书是不允许携带和保存的;三是收取高昂费用;四是带学生及家长察看招生或用人单位场所,给人一种与招生或用人单位非常熟悉的感觉。
因此,家长不要轻易相信对号称有“内部指标”,可以“点招 ”、“特招**”、“自主招生”的人,更不能轻易交纳“信息费”、“指标费”、“活动经费”等,以减少自己的损失。
免责声明:内容来源于网络,本站不保证所有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对情况属实,对该内容进行下架删除。[删除申请]
温馨提醒:创业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为规避加盟投资风险,3158招商加盟网建议您在投资前务必多考察、多了解,降低创业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