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使用手机如同进网吧 学生手机病困扰学校

2014-05-05来源 : 互联网

如何教育孩子文明上网,让家庭教育中亲子关系因为网络而发挥更多的正能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应该改变家长意识,提高家长适应网络时代的应变能力,让家长成为网络的主体,成为网络的受益者

“世界上*远的距离

不是生与死的距离

而是我站在你面前

你却在玩手机”

泰戈尔的**诗作,如今被改编成了针砭“手机病”的段子。引起关注的是,如今“手机病”已从成人蔓延到了青少年群体身上。

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部长邓丽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青少年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越来越高,这是不可回避也是不可能**和禁止的。”

如何与患上“手机病”的孩子们相处,成了当下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无法避开的新挑战。尤其学校,由于缺乏统一规范,各地各校对待青少年带手机上学的态度各不相同,采取的管理手段也各显神通,以至于争议频出。

有一线教育工作者提出,如今的智能手机就如同一台电脑,全班同学使用手机就如同一个网吧,未成年人是被禁止进入网吧的,但却可以随意使用智能手机上网。如何引导青少年文明上网、避免不良信息危害,应该将战场从电脑延伸到手机上。

学生“手机病”困扰家长学校

今年10月4日,重庆铁路中学校长黄兴力收到了一条学生家长发来的控诉短信。

“大致内容说,智能手机残害学生身体,智能手机成瘾和网瘾是一样的。伤害眼睛、颈椎,严重降低记忆力,令孩子面对面沟通能力缺失,造成攀比心滋生,占用大量学习时间。”黄兴力向《法制日报》记者回忆,这名家长在短信*后说,智能手机的危害“用罄竹难书形容都不为过”。

这是一名神秘的家长,我们称他为“申先生”。黄兴力说,由于**的关注,他已**接受采访,但他向黄兴力发出这样一条短信的原因,早已广为流传。

2012年7月,经济条件尚佳的申先生给儿子买了一部2000多元的智能手机。但他渐渐发现,儿子吃饭、做作业的时候都在玩手机。

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他描述当时的儿子“整个人都快‘沦陷’了,看上去像患了手机强迫症,与网瘾一样”。

到开学以后,孩子回来说看不清黑板,视力下降得特别严重,申先生带孩子去配了一副眼镜;但没过多久,孩子说又看不清楚黑板了,于是又去换了一副眼镜,从100度上升到了150度。

申先生对媒体称,那段时间,他发现儿子的睡眠质量也出现了问题。孩子在睡觉前喜欢把手机放枕头边,上床后就习惯性地取出手机,不是听歌就是看小说,“越看越睡不着,到很晚才睡觉”。

《法制日报》记者采访的多名家长也表示,在高频度使用手机后,孩子出现的症状几乎一模一样。

孩子们的这些变化也在学校被老师们发现了,许多学校为此陆续**了限制、禁止学生使用手机的规定。

2012年初,河南省长垣县**中学针对屡禁不止的学生携带手机现象,一口气劝退了18名学生;湖北省武汉市一所中学,校规要求学生不准在学校使用手机,一经发现,一律以砸毁的方式进行处理;国庆节后,广东省珠海市斗门一中校内各宿舍楼的墙体上被安装上了手机信号**器,而每间宿舍也被安装上了插卡电话,以限制学生使用手机。

因为缺乏统一规范,这类校规往往引起较大争议。近日,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高中以“考场违纪”为由,当着全校师生及家长的面集中砸毁学生被没收的数十台手机,被质疑管理粗暴;辽宁省沈阳市一名中学生因为将手机带入学校,违反了校规,被禁止入住宿舍一个星期,引起了家长的**。

一所学校的“去智能手机”实验

发现孩子使用智能手机的严重危害后,申先生的做法是,和儿子商量将智能手机换成了非智能手机。效果几乎****。申先生对媒体称,这一学期,儿子的视力成功降低到100度以下,也不会只顾看手机,懒得搭理旁人了。

“他做过调查,小孩**在智能手机上花费3.5小时。在看到自己孩子****后,他想在学校发起使用非智能手机,禁用智能手机的活动。用自己一年的收入为全校学生购买非智能手机并免费发放给他们。”黄兴力告诉记者,他把这些内容也发布到网上,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黄兴力内心里赞同这样的做法:“智能手机就像一台电脑,可以上网浏览任何信息,学生人手一台,其实就是一个微型的移动网吧,但网吧是禁止未成年人入内的,所以,未成年人玩智能手机也应该有限制。”

黄兴力的微博发出后,引起了网上网下的广泛讨论,赞同和反对之声针锋相对。

“一般有孩子在上中学的,都会同意,孩子不在中学的就更多反对之声。*大的质疑就是说这种做法倒行逆施,不符合潮流,科技是向前走的,就应该充分利用,患上‘手机病’是使用的问题,不是手机的问题。”黄兴力向《法制日报》记者介绍。

在两种观点互不相让的情况下,黄兴力*终选择进行探索性实验。

10月15日,被选为试点班的初二(6)班召开家长会,*终全班42名学生,有37名学生在和家长商量后决定参与实验。次日,由申先生捐赠的手机发放到了这37名学生手上。

黄兴力说,之所以选初二年级是有原因的,初中生相对于高中生来说自控力要差一些,初中生用智能手机来学习的机会相对不多;在年级选择上,初一学生刚来比较听话,初三学生要忙着中考,只有初二的学生*适合。

黄兴力介绍,在实验初期,他们会对试验班做一个调查,在视力、与人交往等方面摸底,与实验后期进行对比。

但他坦言,做这样一个实验也面临着挑战。“目前没有任何行政文件对学生使用智能手机作出规定,都是自己摸着做,我也希望会有这样一个规范。”黄兴力说。

家庭教育是抵制不良信息的关键

学生家长捐赠非智能手机一事,也引起一些专家的思考。

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姚金菊对《法制日报》记者表示,手机上网的确会给青少年带来影响。不过,我们应该将这些影响进行分类,需要区别对待。**类影响是手机上网浏览到的色情信息,对于这一点,可以通过现行法律进行治理;第二类影响在于网络暴力,这也可以通过法律来规范;手机上网对青少年的*大影响在于网络游戏,进而导致青少年沉迷其中,对于这一影响,应该需要通过综合治理来消弭。

姚金菊认为,之所以强调综合治理,原因在于青少年通过手机上网这种行为是不可能禁止的,一方面上网确实有其有利的一面;另一方面,从青少年的心理来讲,越禁止可能越激发他们的好奇。

“减少手机网络的不良影响,需要学校、家长、社会等多方面共同参与治理。”姚金菊说,对于家长而言,应该承担起监护责任。目前,很多家长认为,将孩子送到学校接受教育就可以了,孩子在学校可以免除家长的监护责任。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不管从未成年人保护法还是从教育本身而言,家长的监护与家庭教育对青少年而言是不可或缺的。

这一点也得到了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的赞同,“减少手机上网的不良影响,‘堵’解决不了问题。国外一般采取的是生活教育方式,即让家长陪着孩子一起使用手机上网,引导孩子正确、合理使用手机,教育孩子如何分辨不良信息。久而久之,在这种环境下,孩子自然可以形成健康上网的习惯”。

在姚金菊看来,家长不仅要承担监护的责任,还需要通过家长委员会的形式,与学校、学生代表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青少年有哪些需求,可以由家长委员会、学校、学生三方共同开发青少年自己的网站,让青少年有自己的网络平台。

“另外,可以考虑在家长委员会与学生同意的情况下,由学校与通讯公司互动,在技术上实现18岁以上才能登录的网页、游戏,或者订制学生使用的手机。”姚金菊说。

邓丽则对记者表示:“如何教育孩子文明上网,让家庭教育中亲子关系因为网络而发挥更多的正能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改变家长意识,提高家长适应网络时代的应变能力,让家长成为网络的主体,成为网络的受益者,是我们服务妇女儿童家庭、关心孩子健康成长的应尽义务和职责。”(记者范传贵余飞)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