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中文

2014-05-09来源 : 互联网

  当年我们为英语四、六级考试,为托福、雅思通宵鏖战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几乎要把单放机按键按烂、一遍遍播放的听力内容还言犹在耳。当时学位证的取得、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出国深造英语都是硬杠杠的标准,一条红线让无数**竞折腰。斗转星移,只是在太平洋此岸彼岸之间转了个身,刚从学英语的苦海中挣扎出来,在加拿大一上岸竟然发现这么多人在为学习中文而殚精竭虑。

每逢周末,中文学校停车场上乌压压一片接送孩子的车,上午课刚下,接孩子的车排着长队还没走完呢,送孩子上下午课的车流便接踵而至了。一位在美国开办中文学校很成功的人士想把他的教育模式引进加拿大,听这位先生谈论之间才知道美国的中文学习比加拿大还要热。

就在我想对这种现象一探究竟的时候,*近很*的美籍华裔脱口秀表演者黄西直接给出了答案。估计黄西的儿子也在周末被他毫不留情地送进了中文学校,所以有了对他老爸的诘问"为什么要学中文?"他的老爸汇集所有机智和幽默给出了一个逗乐美国观众、但不知道是否能说服儿子的回答:"如果有**你当了美国总统,你要用英语签署文件,用中文和美国*大的债主对话。"

如果说美国欠了中国一**债忙着学中文,好和债主讨价还价,加拿大又不欠中国*,跟着起什么哄呢?你看,过中国春节,加拿大各路政要在电视上都开始用中文说"恭喜发财"了。在温西一个**小学的教室里,黑板上挂着中国的日历,赫然一个大大的福字印在中间,日历上写着中国黄历讲究的各种禁忌,也不知道他们是否在研读这些内容,教室桌面上是孩子们涂鸦涂了一节课的各种形态的马,头顶上则挂了好几盏中国的宫灯,一派中国春节的浓浓气氛。有的学校发动中国父母组织了盛大的饺子宴。中国歌舞、中国书法更是登堂入室,在一些社区、机构庆祝中国新年的活动中博得了不少眼球。

更奇葩的是,一次交通违章,被白人警察叫停后,警察上来执法都讲中文了。去温哥华的一个华人教会,来自美国的洋牧师用堪称流利的中文讲道、传福音、谈论精神、信仰等艰深的话题。一位洋人朋友退休后,每天在家自学中文三个小时,并且不耻下问,见中国人就想练口语。在温哥华的中文Toastmaster里,一众老外讲中文的热情不比我们当年在英语角练英语差。这些年,托那些在海外疯狂扫货的同胞们的福,现在中国面孔常常被认为是消费实力的代表,所以在温哥华的商场里,有金发碧眼的老外能说两句中文招徕中国顾客已不稀奇。

**关键的是官方对中文的承认,导致大批人趋之若鹜。现在温哥华所在的B.C.省,高中阶段有教育局主导的"中文挑战考试",考试通过后学生可以拿到四个学分。温哥华西区有**小学明确挂出英文、中文双语学校的标识。B.C.省有一些中学开设中文IB班,我自己的孩子就在这种IB课程的**班里,每天上课乐不可支地看中国当下*流行的娱乐节目——"非诚勿扰"和"爸爸去哪儿"。此外还有中文AP考试。加拿大高中生申请大学时要提供一门外语成绩,中文和法语、日语、西班牙语等都列为可选的第二语言,成绩被绝大多数大学接受并认可。

比起加拿大对中文的这种官方性质的接纳和认可来说,英国*相卡梅伦的话更加具有导向性,刚刚结束中国访问的他便直言不讳地表示:"英国教育应该减少法语、德语比例,增加中文教学,因为现在出生的孩子长大时,中国将成为世界*大的经济体。"这番话无疑给中文学习热*上又加了把柴。

在海外学中文的主力其实是华裔后代,在加拿大也不例外。加拿大学中文的华裔子弟又分三种背景:台湾背景、香港背景、大陆背景。经过这些年充分的交流融合,三类学校在海外打破了**、地域界限,充分展示出华人一家亲的大团圆局面。尽管台湾经常抨击大陆的简化字,但现在台湾背景的中文学校也有简体字班了。前些年移民到加拿大的人能说粤语是很重要的一项生存技能,因为早年间移民到温哥华的香港人在政经商贸领域已经颇有建树,是工作机会的提供方,但现在香港背景的中文学校不光教粤语,还开设了普通话班。随着近些年大陆移民前仆后继地涌入,普通话显然已经成为后来居上的温哥华少数族裔使用*多的语言,所以大陆背景的中文学校里有不少台湾孩子和讲广东话的孩子在学习简化字和普通话。至于老师则在三种背景的学校之间自由流动,只要是"**",不问你"出处"。

华裔子弟、甚至混血儿来学中文都还有一个家庭影响和文化身份识别的意义在里面,但现在金发碧眼的小洋人也开始多起来。在加拿大这个主张享受生活、时时刻刻把孩子的娱乐放在第一位的国家,洋人父母能把孩子在下学之后的时间送进中文学校,学习这门世界上*难的语言,不知道他们是怎么转变观念并对孩子做说服教育工作的?因为到中文学校学中文的孩子十有八九是被父母Push来的,心甘情愿热爱中文学习的凤毛麟角。孩子们的中文作业经常流露出他们真实的心声。比如用"要是……就"造句时,有孩子写道:"要是我中文学好了,我妈就高兴";还有"要是我生病了,就可以不上中文课,Yay!"即便如此,被虎妈战歌鼓舞的中国父母也丝毫不放松孩子的中文学习。每次考试前,一份复习卷拿回去会被家长复印若干份,让孩子反复练习做到万无一失。用他们的话说,不是完全为了分数,但不能因为分数让孩子泄了气。而到了学期末的优秀学生评奖让老师们很头痛,因为名额有限,但孩子和家长都很在乎这种精神鼓舞,他们要的不是那个奖状而是继续学习中文的动力。

对于那些生长在加拿大的华裔子弟来说,尽管生下来咿呀学语时父母教他的是中文,但是有**,一旦他走进幼儿园了,很快就英语后来居上,回到家里就开始中文句子里夹着英语单词,这个时候家长要是采取不干涉政策,不出几天,就成了英文句子夹几个中文单词了。虽然好多父母给孩子设定了在家必需说中文的家规也挡不住孩子英语的脱口而出。为了不让孩子输在任何一条起跑线上,先知先觉的中国父母把还在学龄前的孩子早早送进中文学校,仿佛要和英语抢夺孩子的语言阵地。更夸张的是,一个朋友为了解决并面对自己孩子对中文的严重抵触情绪,竟然在白天的全职工作结束之后,晚上赶去上培训中文教师的课程,准备学成之后对自己的孩子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海外华人也好、洋人也罢,学中文学得这么方兴未艾,前些年被英语折磨得苦大仇深的中国学子曾编出一个广泛流传的段子,现在眼见要称他们心了。段子这么讲:"将来老外都学中文了,听力就考听周杰伦的《双节棍》,口语就考唱京剧,阅读考古文,写作考八股。"虽然中国目前海外推广的HSK(汉语水平考试)很有节操,没这么变态地为难外国人,但却惹出不少让人忍俊不禁的笑话。在HSK中有一道著名的听力题,常被拿来调侃外国学生。一次考试结束,为了让学生放松下,我给出了这道题:"小李和小张正在谈论小王,这时小王突然推门进来,小李说:‘说曹操曹操就到了。’问题是,‘曹操’指的是谁?"结果全班陷入激烈的争论,有说是小李,有说是小张,还有说是曹操,唯一一个正确的说是小王的还解释说:"曹操是小王的firstname(名字)。"

星期日一大早起来长途奔袭,送自己的孩子去参加长达四个半小时的"汉语挑战考试",晚上筋疲力尽回到家,看到一则让我泪奔的新闻:数以万计的中国大陆考生排着长队在香港亚洲国际博览馆参加SAT考试,可容纳万人考试的博览馆地下考场被考生们称之为"万人坑"。

20年后,这"万人坑"中脱颖而出的精英们在美国是不是也会把自己的孩子送进中文学校,每天咿咿呀呀洋腔洋调地苦学中文,再参加各种汉语水平考试?"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是命运的自然法则吗?其实更多可能是我们在河东、河西,城里、城外之间的奔走中给自己人生埋下的伏笔吧。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