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不扶”,清华有答案吗?

2014-05-13来源 : 互联网

“扶不扶”很普遍,很低端,卷入一次次“扶不扶”事件的,大多是底层民众。把“扶不扶”难题引入高考试题,是低端与**的一次接轨。

29日上午,清华大学举行自主招生复试,近千名全国各地考生参加。12分钟综合面试有3道必答题,其中第三题,就是**的“扶不扶”,题目是这样的:*近媒体报道了一些“老人摔倒无人搀扶”的现象,有人说这是因为怕被讹诈。也有人说“这不是因为老人变坏,而是坏人变老了。”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追问:如果你扶老人的时候,老人说是你撞倒的,你会怎么办?

“你会怎么办”,是个人在具体情境中如何应对的问题,答起来不是*难的;难的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估计没有考生拿得出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扶不扶”难题,表面看是一个道德问题,但是其成因很复杂,是由多方面问题积聚已久而成,或直接,或曲折,它跟社会的功利化倾向有关,跟社会**有关,跟利益分配有关。如果高中生就能解决这个问题,问题早就解决了,也不会拿它来考学生。出这个题目的本意,应该是看考生平时是否关注社会,对问题有什么思考,表达能力如何,而不是要求他们真的能够解决问题。

对基础教育,高考一直有“风向标”作用。清华大学是国内****的*好的大学之一,以培养各界**人才而著称,它能够直面社会问题,给予“扶不扶”难题如此的重视,对中小学教育普遍存在的、以“分数至上”为特征的功利化倾向,或多或少,会有一定的遏制、纠偏作用。

对高校教育自身,“扶不扶”难题有没有提醒、纠偏作用?或者说,高校教育有没有功利化倾向?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学术地位相当于院士的史学家章开沅在即将退休之际,向媒体痛陈高校学术功利化现象;稍早些,在2012年5月举行的“《理想大学》专题研讨会”上,北大教授*理群直言不讳:“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污吏危害更大。”参加研讨会的武汉大学老校长刘道玉、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等高校***,都表达了对高校功利化倾向的忧虑。

受清华考题启发,在这里也提一个问题:从名牌大学走出来的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会不会去扶一个跌倒的老人?对这个问题,高校如何解决?拿“扶不扶”来考学生,清华准备了什么标准答案?没有标准答案,参考答案也行。清华至少要比高中才毕业的考生高明一些。清华大学如果能够拿考学生的问题反诸考己,意义或许更大。(戎国强)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