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资讯:陕西工院院长建言职业教育发展

2014-05-26来源 : 互联网

崔岩,管理学博士,二级教授,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陕西省有******;兼任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常务理事、陕西省人民**特邀督学、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理事长、陕西省高职高专教育学会副理事长、***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参加、主持国家、部级课题3项(其中主持国家863计划项目子项目1个),**课题3项,厅局级课题6项;荣获2011年陕西省人民**教学成果特等奖、2009年陕西省人民**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等多个奖项;出版专著3部,主编教材2部,主审教材3部,在国家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及其他公开发行的期刊上发表论文59篇;荣获“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系统先进个人”、“陕西省职业教育先进个人”、“陕西高校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的**党政**干部”等称号。

关中之中,渭水之阳,坐落在古城咸阳的**职教名校——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追求**”的63年不懈办学实践,走出了一条“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名校、文化荣校”发展道路,得到了行业企业的赞誉、社会的认同,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7%以上,备受行业企业的青睐。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职业教育****”、“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全国机械行业文明单位”、“全国机械行业骨干院校”、“全国机械行业合作培养***技能人才创新建设学校”等荣誉。2008年,学院被***、财政部批准为国家**性高等职业院校计划立项建设单位,2011年,学院顺利通过***、财政部验收,并在近三年的“后**“建设中乘势而上,取得了显著成绩,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办有灵魂的教育育有底气的人才

记者:崔院长您好,非常感谢您抽出时间接受我们的采访!我们知道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咸阳机器制造学校,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职业院校之一,我们看到学院目前正在筹备63周年校庆,可以说学院有着比较悠久的办学历史。我们想请您谈一谈,在这么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尤其是**院校建设以来,学院形成了怎样的办学理念?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又进行了哪些探索?

崔岩:好的,我也非常感谢***同志和《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记者能专程到陕西工院进行专访。回溯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走过的63年风雨历程,用一句话说,我们的理念就是“办有灵魂的教育、建有品位的学校、创有境界的文化、育有底气的人才”。特别是2008年学院被***、财政部批准为国家**性高等职业院校计划立项建设单位以来,我们按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实训基地建设、探索合作体制机制、打造双师教学团队、力促校企文化融通、搭建资源共享平台、提升社会服务能力、铸就**高职名校”的工作思路,圆满完成了5个重点专业及专业群、1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1个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任务,进行了“校厂一体、产教并举、中高衔接、区域联动”集团化办学探索,形成了由五大环节组成的实践教学和学生能力训练体系及十种校企合作模式,构建了国家级重点专业、**重点专业、院级重点专业三层并进的专业建设体系,办学活力和人才培养水平大幅提升,**引领作用日益凸显,影响力不断增强,社会声誉显著提高。

说到人才培养模式,国内外的现成经验我认为不能生搬硬套。我们以国家**建设为契机,通过打开时间壁垒——实现教学过程开放性,打开空间壁垒——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打开课程壁垒——实现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综合化,打开人员壁垒——促进“双师”结构教师团队建设,打开校企壁垒——促进产学研合作,借助校企合作平台,探索形成了基于工学结合、企业深度参与、具有装备制造行业特色的“工学六融合”专业建设指导思想,让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融合、专业教师与能工巧匠融合、理论教学与技能培训融合、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融合、能力考核与技能鉴定融合、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思想认识境界高、理论知识积淀厚、专业技能优势强、后续发展潜力大”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记者:您曾经在多所中高职院校担任主要**,总结您担任职业院校**的工作经历,您认为职业院校办学的核心是什么?有哪些典型的经验能够和我们分享?

崔岩:我是2010年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来院之前曾相继担任陕西省水利学校副校长、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等职。在十几年的职业教育从业经历中做了一些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担任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后,学院刚刚启动与原陕西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的合并工作,接着又面临“国家**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及验收等任务。2011年,学院跻身百所国家**高职院校行列后,我们又投入7600万元,启动了为期5年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计划,着力提升内涵建设品质,并取得了一些标志性成果。同时,启动了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集团化办学改革试点项目,重点探索教育与产业对话协作机制,探索“**、行业、企业、学校”四方的合作育人模式。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近19000人,年招生人数近7000人,已成为陕西省规模最大的高职院校。

回顾这一发展历程,我认为职业院校办学的核心是“要让学生学到技能本领,让学生在社会有立身之本。”为此,高职院校要立足自身的特点,根据行业企业对技能人才的要求,以技能训练促专业建设;在专业建设上要对接产业,对应产业发展,师资、实训、管理、环境都要围绕这一目标来建设。

职业院校要培养对口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我们的经验是抓住“订单培养”这个突破口,积极探索校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学院先后成立了“日本欧姆龙”、“亿滋中国”、“众喜水泥”、“中联重科”、“宁波雅戈尔”、“索菲特”、“陕汽金鼎”等89个企业冠名“订单班”。通过企业为学院把脉献策,联合开发课程标准、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毕业生真正实现了与职业岗位的无缝对接,一大批上手快、干得好、潜力足的高级技术技能人脱颖而出。目前,已有6100多名学生在校企合作中受益,80%的“订单班”学生一上岗就是组长,干一年后就能成为班长,从事生产一线的管理工作。

乘**建设东风

促学院内涵发展

记者:很感谢您和我们分享了您在职业院校管理和建设上的一些很好的经验!2010年您担任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后,马上就面临学院的“国家**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和验收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院重点抓了那些工作?

崔岩:高职院校要提升学校综合办学实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造高职教育的国际品牌、提升服务经济转型升级能力,归根结底要看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也就是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思路、教师团队培育和课程体系构建,这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在**院校建设中中,我们也重点抓了这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扎根行业,凸显工学结合。学院以陕西省支柱产业——现代装备制造业对高级技能型人才需求为导向,充分依托8个工程训练中心、校办工厂和牵头组建的“陕西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突出校企“双向辐射线”,“工学六融合”,探索出“厂校一体化模式”、“柔性顶岗实习模式”等10种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模式。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学资源,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共同研究确定专业核心课程,共同开发和建设课程,共同拟定教学方案,共同开发工学结合教材,共同拟定考核规范并建立试题库,采取课堂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培养“上手快、干得好”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第二,三层递进,锻造品牌专业。依据“适应产业结构,立足区域经济,瞄准岗位需求,强化技能培养”的专业建设思路,学院构建了“院级重点—**重点—国家重点”三层递进的专业建设体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品牌专业群。先后投入1600万元,完成了数控技术、会计电算化等5个**重点专业建设任务;投入1000万元,启动了5个院级重点专业建设。现已建成5个国家级重点专业、12个**重点专业、15个院级重点专业建设。2个专业被确定为“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发展”重点建设专业,获得中央财政55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按照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思路,大力推广应用国家和**重点专业的建设经验,制订出46个招生专业的全新人才培养方案,带动了其他专业均衡发展。

第三,分类建设,打造名师团队。学院坚持“以德为先、崇尚技术、培育名师、打造团队”的理念,以“提升‘双师’素质、优化‘双师’结构”为重点,实施“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骨干教师培育计划、‘双师’素质提升计划、兼职教师团队建设计划”四项计划,着力在高级职称教师中培育“教学名师”,在中级职称教师中培育“**教师”,在青年教师中培育“教坛新秀”。三年**院校建设中,学院共派出244名教师赴国内外学习培训,同时,聘请企业高级技术人员、管理骨干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许多专业带头人、专业骨干教师已经成为行业中的知名**。

第四,四项建设,优化课程体系。通过实施“岗位职业标准建设”、“课程标准建设”、“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特色教材建设”四项计划,学院构建起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和行业标准的课程体系,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教指委精品课程4门、**精品课程19门,连续获得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全国机械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记者:在整个**院校建设过程中,学院主要有哪些收获?

崔岩:首先,在**建设过程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学院在**院校建设过程中,最大的收获不仅仅是建成了西部地区规模最大、专业门类最全的高职院校,更重要的是带来了理念的提升,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比国家资金性扶持更重要。通过项目带动,学院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综合素质得以提升,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提升了业务水平。国内外高职教育教学的新理念和经过培训的教师,成为学院发展的宝贵财富。

其次,达成了专业建设与产业有效对接,进一步完善了校企合作的机制体制,通过构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促进了资源共享,优化了资源配置,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三年中,新增合作企业60家,吸引企业专项投入增至1800万元,新增企业捐赠设备价值560万元,为企业科技开发与技术服务收益达到628万元。企业和企业家个人纷纷在学院设立奖学金和奖教金,总金额超过2000万元。

再次,校园硬件环境得到较大的改善。学院新增占地面积121.8亩,建筑面积超过46.5万平方米,总资产达到7.6亿元,固定资产增至5.6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5亿元。拥有校内120个门类齐全、设备优良的实训基地和工程训练中心,其中3个国家级实训基地,7个**实训基地。

同时,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学院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日益攀升。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十年稳定在97%以上,多次被评为陕西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就业星级**校。学院被***确定为“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重点建设基地”、“全国首批职业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等。

内提素质外树品牌

记者:学院在**院校建设过程中,可以说取得了很多突出的成绩。未来,在学院“后**”建设的过程中,可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能和我们谈一谈今后学院的发展目标吗?

崔岩:“后**”建设中,我个人认为,学院的发展目标可以总结为“内提素质、外树品牌”8个字,所以,学院应时启动了“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计划”。一方面,学院调整办学思路,把内涵建设放在首要位置,持续推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计划,以专业建设为龙头、课程建设为抓手、师资队伍建设为载体,融入产业圈,提升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另一方面,坚持高职教育开放性,树立教育现代化和国际化理念。学院不仅与跨国集团、大型企业合作共育人才,满足企业海外发展需要,而且积极和国外职业教育理念先进的同类院校建立紧密的战略伙伴关系,通过学生出国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海外交流、海外实习等形式,有效扩大学院的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

国家**院校建设中,学院一共投入了7000万,而后**建设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计划”,学院已经投入了1个亿,2013年,仅专业建设就投入了5000万,当然,这也得益于陕西省生均经费政策的支持。今后,学院会持续加大对机电、材料,信息,物流等专业领域的投入力度,逐步完善**建设留下的空白。

记者:您对当前进一步推进高职教育改革发展,有哪些意见或建议?

崔岩:进入新世纪以来,高等职业教育迅猛发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形势和任务的不断变化,高职教育在结构、类型、质量和规模等诸多方面的不适应问题也日益凸显,成为制约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

在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新阶段,高职教育要实现创新发展,需立足提升服务经济转型升级能力,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持续推进:一是加强**对高职教育的宏观调控和顶层设计,科学定位、多层次发展高职教育。二是深化高职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高职教育的双重特性导致管理日益边缘化,急切需要设立专门机构,指导高职院校找准位置、错位发展,力求办出特色。三是打破师资队伍建设壁垒,加快适应高职教育需求的高水平师资建设。四是加强高职教育法制建设,健全完善配套政策,促进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

记者: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专访。祝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乘**院校建设之东风,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