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门”容易“出门”难
就读于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研究生一年级的王宇涵每次在跟导师提起自己的学术理想时,导师总会笑着告诉他“科研是需要天赋的”。的确,在很多导师看来,读博或者去科研机构,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儿。据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张教授透露,每年学院会**培养两三个有学术天赋的“苗子”去考博,“这个数量就够了,不是人人都能出成果的,毕不了业更麻烦”。
调查显示,2013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后计划国内读研的比例*高的专业门类为理学(13.0%),其后依次为医学(11.5%)和农学(11.4%)。理学专业属于基础学科,很多对口的岗位带有科研或教学性质,通常要求本科以上学历,其读研比例相对较高。医学专业由于其所从事的工作的特殊性,往往对从业者的学历要求较高,因此,医学专业通常有本硕连读、甚至本硕博连读项目。
2013届本科毕业生国内读研方向比例统计
纵使千呼万唤终于把几十万字的博士毕业论文写出来,顺利毕业后工作的选择也十分的纠结。赵悦是浙江大学生物遗传学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她觉得,上了科研这条“贼船”就很难下来了。赵悦告诉记者,博士找工作时,对口的工作不多,高校和科研院所是*选。“你很难跳出‘科研’这个圈子的。毕竟上了这么多年的学,已经成为某一个领域的‘小**’,要脱离科研,可能自己心理就有个坎过不去,觉得自己这么多年白学了。”
然而,无论是高校还是科研院所,在赵悦看来都是一条“不归路”。国内的“985”或“211”高校对于教师的招聘都相当的严格,通常需要“查三代”。不仅需要国内**大学博士研究生学历,还会对本科和硕士的毕业院校有要求。有的甚至只接受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特定的几所国内大学,或是世界**高校的毕业生。“硬件”具备后,进了高校还要在博士后流动站工作两三年,才能真正走上讲台,成为一名讲师。从讲师开始,就是一条为了评职称的漫漫长路,等待你的将是看不完的文献和写不完的论文。“算了一下,等我成为讲师,我都32岁了。这32年读书生涯,*后成了穷酸的教书匠”,赵悦无奈地说。
据统计,学术、科研业在2012年的**季度和第三季度招聘旺季时网上发布职位数上升趋势明显。这和有不少二、三线城市**大力扶持、“开绿灯”设立科研院所,并组团去高校“挖”硕士或博士毕业生不无关系。
曾俊是长沙理工大学土木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他今年就选择回老家湖南娄底市交通局下属的研究院工作。“跟着工程项目东奔西跑不适合我,我比较喜欢安稳一点的工作。研究院刚成立,市里为了吸引人才,给的待遇不错。”
但是,赵悦告诉记者,如果想在自己的研究领域有所建树,好的平台相当重要,并不会“委屈”自己去一些二、三线城市的研究所。一些***的研究院,或者*立院所,名校博士研究生学历是*重要的“通行证”。“纵使研究院所的待遇相比高校会好一些,但是不如高校自由。一样有很大的压力,长年不出成果跟**和自己都没法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