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源于生活

2012-10-11来源 : 互联网

文学创作的来源有许多,但其中*重要的一个来源就是生活。生活是文学创作*好的源泉。生活如此百态,能够为文学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只要我们多体会生活中的一切,得出自己的领悟,为文学创作的发生阶段储备材料。

第三届茅盾文学奖的得主路遥,他曾多次表示自己的创作*主要的源泉还是来自他的生活。他在与王愚就他的中篇力作《人生》进行的一次谈话中说道:“我本身就是农民的儿子,我在农村里长大,所以我对农民,像刘巧珍、顺德爷爷这样的人,有一种深切的感情,我把他们当做我的父辈和兄弟姊妹一样,我是怀着这样一种感情来写这两个人物的,实际上是通过这两个人物寄托了我对养育我的父老、兄弟、姊妹的一种感情。”由此我们可以深深的体会到,路遥作品里那沉甸甸的分量,来源于他对生活过的土地不停的思考,对那片土地上的人民充满着沉重的感情,所以作品中所饱含的情感是如此的厚重真切,让人难以忽视,不禁沉思。他始终以深深纠缠的故乡情结和生命的沉重去感受生活,以陕北大地作为一个沉伏在他心里的永恒的诗意象征,而这个诗意的象征就成为作品的主题或者在作品中得到体现。

每当他的创作进入低谷时,他都是一个人*自去陕北故乡的“毛乌素沙漠”,他在那里审视自己,关照社会。为了创作他的长篇*作《平凡的世界》,1985年前后,路遥去了铜川矿务局挂职体验生活。他在鸭口矿戴上矿灯、乘罐笼下井,和工人一起在工作面爬着行走。在危巷深处,和工人一起感受着苦与累、生与死。路遥的弟弟王天乐那时正在鸭口煤矿当采煤工,《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的素材是直接取材于他的,《平凡的世界》的创作札记《早晨从中午开始》一书中就有“献给我的弟弟王天乐”的题记。正是这样,他在矿山沸腾的生活中汲取创作的素材和营养,启迪创作的灵感,以深邃的目光洞察矿山的世界,在心底构筑人生的壮丽画卷,不但在陈家矿写出了《平凡的世界》的**部,还在第三部中真实地反映了煤矿工人艰难的生活,成功塑造了孙少平为改变环境而所做的韧性奋争,在苦难中生存、发掘、浇灌理想的时代精神,使读者为之心灵震撼。他为写《平凡的世界》所做的努力又何止这些!据说,为了这部小说的写作,他深入到陕北生活长达3年,做了长达百余万字的采访笔记,其采访及记录之细致是常人所不能及的。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段时间,**是怎么号召,地方上是怎样落实,省委书记、地委书记以至于县委书记、公社书记、大队书记是怎么体会和落实,他都了解的一清二楚。根据这些原始的东西,他在去整理、提炼、加工,便使自己的创作建立在真实的生活基础上。

如此真切、不倦地从生活中挖掘写作的养料,写出的文章也就有着实在的现实感,很能反映现实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引起人们的思考。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不妨多多观察,多多体会,为自己的写作积累素材。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