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解决对策
1、 家庭教育
(1)全面耐心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孩子的中学阶段,家长应充分关注他们的成长情况,及时了解孩子的情绪、情感、思想等精神世界,给孩子充分倾吐和宣泄心理感受的条件和机会,与其建立真挚的情感基础,在履行监护责任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监护孩子的心理发展.
(2)培养孩子的自立自强精神。对子女的关心并不等于对其物质上的**满足,也不是对其精神上的无原则放纵.真正的关心和爱护是从小培养子女的自立自强精神,这样的孩子经得起挫折,懂得自尊自爱,富有进取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毅力,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3)**平等和谐的家庭氛围。父母对子女的错误采取严厉惩罚、无情打击,往往不但没有起到教育作用,反而使自己成为孩子的模仿对象,并可能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在**、宽松、温暖的家庭气氛下的孩子,活泼、外向、受朋友尊重,也懂得尊重别人,好奇心强,富于**性和建设性.相反,父母对子女的虐待、专制、忽视、放纵、溺爱和过分苛求,都会影响学生的人格发展.
※4※ 孩子成绩常见类型
① “优等生”——拔高型(优等生和中上等生):此类学生数量较少;
② “中等生”——巩固型(中等生和中等生以下):此类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的数量*多;
③“基础型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方法都存在问题、需要打基础的学生(在学校里排名比较靠后,但是尽量要避开“差生”这个字眼儿),此类学生数量也比较少。
注释:老师对于这几种学生沟通中个人能力的“耐心、学科知识、兴趣爱好、沟通技巧”的侧**使用不一样,如下图所示。
*拔高型学生*
拔高生参加课外辅导的主要目的:一是为了直接提高学习成绩,二是想通过改善学习方法、思维习惯来提高学习成绩,三是抱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试试看态度,想提高学习成绩。
与优等生沟通时,老师需要做细致入微的观察,点到为止的诱导,使他们在学习方法上可以扬长避短,在知识点上可以找到自己的不足,通过查缺补漏来达到辅导效果。与这类学生接触,切忌说过头的话,做过头的宣传和展示,点到为止,适可而止,给他们自己思考的时间,给他们自主决定的空间。
*中上等生学生*
中上等生,学生有一定方法,有一定思路,成绩一般在80分/100分左右,学习上的特点是:
(1)该会的知识都已经会了;
(2)不会的知识一直不会;
(3)不会用的知识依旧不会用。
这类学生想提高,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突破口。他们来参加课外辅导,对老师比较挑剔。如果老师的沟通能力不够,不能尽快找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被下课”的风险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