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学生贪玩,对学习没有兴趣
学生贪玩的原因大致是由于:
1、在学生:学生自制力不足;学生基础过差 。在学习过程中,一些学生由于贪玩而耽误了学习,当他们再想学习的时候,面对复杂的知识,找不出头绪,上课也无法跟上教师的节奏,渐渐失去了学习的信心。课堂上听不懂课就玩了起来。
2、在教师:学习强度过大;教师错误的教育方式 。一些教师在学生犯错之后,采取了一些不正确的教育方法,导致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这使贪玩的学生变的越来越差。
3、在教育中,一些家长讲话不慎,对学生了也产生了一些影响,如:“我们家小孩脑子笨,学习不行”。结果学生成绩差就认为是自己脑子笨,于是就放弃了学习,将精力投入到玩耍中。
解决方法:
教师合理教学,学习强度不可超过学生的承受能力 ;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灵活运用“表扬” ,使学生尝到成功的滋味;教师与家长合力培养学生兴趣,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教师根据学生具体状况,提出恰当的学习目标 ;加强对学生的监督,并且要善抓反复,**转化 。
8.部分学生叛逆、对抗行为比较严重
这类学生往往表现为思想**化(非黑即白),过分自以为是,但常常“眼高手低”;爱唱反调,对老师、长辈没有礼貌;对父母的意愿服从性降低,经常与父母顶撞,有时会用离家出走的形式来对抗父母;喜欢作弄别人,有时有破坏行为等。
解决方法:
孩子常见性格类型
1、采用温暖方式。父母不要因为孩子是自己的,想打就打,想骂就骂,这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这就错了,往往会适得其反。试着换到孩子的角度去想想,教育孩子,处理突发事件,父母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孩子一时半会想不通,要留给他们思考的时间。
2、很多情况下,孩子的对抗和叛逆心理和家长溺爱有关,孩子没有受到约束的教育,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会使他们缺乏约束,不懂礼貌,在长辈面前我行我素,而父母又未能及时纠正其这种行为,就容易产生不满情绪。孩子认为犯了错误不会受到批评,这种错误的信息让孩子不明是非,对于这样的孩子,虽然物质要求一再被满足,但欲望提高得更快。等到孩子的坏习惯已经形成,要纠正就比较困难了。所以家长不要对孩子过分溺爱。
3、当孩子出现叛逆心理的时候,作为父母和教师应及时和孩子沟通,帮他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不要对他的行为泼冷水,也不要采取强制的手段,要多给孩子一份爱心和宽容。
4、多鼓励孩子,少指责他们。孩子的问题是错的,但他没意识到,父母或教师批评孩子,要讲究一个策略方法,指出他们的问题实质,要鼓励他们去改正和改变,不能用大人的腔调来宣泄自己的不满。
5、教师对待学生要公平、公正,处理问题应注意调查,尊重事实、并善于激励。调查表明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处理问题不公正、不合理是造成学生产生反感情绪和“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教师在对待学生处理具体问题时,一定要注意“一碗水端平”,无论是优生还是差生都应尽量做到一视同仁,不分厚薄。如若对优生偏爱姑息、对差生粗暴严厉,会使学生心理失衡,表现为心灰意冷、破罐子破摔的消极对立情绪,造成心理抵触,从而出现教育效果的“零效应”,甚至是“负效应”。